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90一代”城市新移民与当地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状况比较——以上海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2 14:00

  本文选题:城市新移民 切入点:家庭教育 出处:《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80名10-14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上海本地121名同龄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新移民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显著低于上海市本地家庭,家庭收入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到新移民家庭对子女的成就期望与情感关注;(2)新移民家庭对子女的学历期望、成就鼓励、情感理解等显著低于本地家庭,对子女的控制显著高于本地家庭,"低期望"、"高控制"、"少情感理解"等养育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3)新移民家庭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显著弱于本地家庭,新移民的道德发展值得关注。
[Abstract]:A survey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80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ged 10-14 and 121 local adolescents of the same age in Shanghai shows tha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cal families in Shanghai, and the family income is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parents' low level of educatio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achievement expectations and emotional concerns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2)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chievement encouragement and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families. The control of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families. The parenting methods such as "low expectation", "high control" and "less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3)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s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local families.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ew immigrants deserves atten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树东;;成就动机、家庭影响力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2 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8期

3 刘宝花,黄悦勤,宋燕华,张津萼;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3期

4 沈鉴清;吴惠娟;赵梅青;;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2期

5 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6 李悠;流动人口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认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03年Z2期

7 杨灿;施琪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亲附类型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8 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赵娟;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王丽敏,王达,刘爱书,陈晓慧;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4期

4 沈鉴清;吴惠娟;赵梅青;;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2期

5 王平,王勤;中国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年01期

6 马梁红,唐峥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J];华夏医学;2004年05期

7 苏良亿,李永华;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宋耀武,李宝芬;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左志宏;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赵国军;穆斯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宗教意识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静;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及团体系统家庭治疗[D];昆明医学院;2004年

8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琳;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温暖;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试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华;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2 王丽敏,王达,刘爱书,陈晓慧;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4期

3 于海英;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学力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马翠凤;;中学生学习动机等因素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5 张秀阁;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6 张娜;初三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7 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8 张仕平;经济型乡─城流动人口生存状态初探[J];人口学刊;1999年02期

9 吴维平,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10 甘诺,白晓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黄冲、余文龙;学习型社会带来家教多元化[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洪霖;过云的家,现在的家,未来的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1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01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