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

发布时间:2018-03-16 14:29

  本文选题:全纳教育 切入点:实施模式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纳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 ,也是 2 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对全纳教育的实施模式、策略、实践特征分别进行简述 ,以期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Abstract]:Inclusive education is the main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ducation in 1th century. With a view to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伟霞;全纳教育:理念与实施[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3期

2 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荣芳;;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刘晓玲;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研究述要——兼评李方主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龚正元;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12期

4 李季湄;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蒋洁;;实践教学课程的整合与优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贺晋秀;学科教学论在高师教育中的功能[J];阴山学刊;2002年03期

7 王广新,白成杰;教学设计模型在远程学习环境中的解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年04期

8 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1期

9 陈俊钦,梅雪雄,张涵劲,冯冬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05年01期

10 潘明;体育教学理论的教材流变与超越[J];体育与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何晓佑;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严仲连;在现代与传统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欣研;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冯红果;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薇薇;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琴琴;新课程背景下反思性教学问题探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杨;中日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伟东;新课改背景下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实施取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媛媛;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陈世友;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雁;从客观到建构:高校课堂教学范式及其变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罗水平;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陈云英,,华国栋;合作学习与随班就读教学改革[J];中国特殊教育;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刚;论全纳教育观与高师特殊教育[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3 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 访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2期

4 黄志成;西班牙的全纳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3期

5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6 ;“全纳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J];山东教育;2001年Z4期

7 黄志成,王伟;英国全纳教育研究的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王培峰,于炳霞;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3期

9 ;英国的全纳教育研究[J];安徽教育;2002年14期

10 袁婷婷;中国的全纳教育:从树立全面的理念做起[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中华;;与时俱进,谈加强德性美的建设[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2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3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4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5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卿素兰;罗杰;;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与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8 ;从“差异教学”原则出发推动音乐教学改革[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扬;让更多的残障学生树立信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2 黄志成;趋势和策略[N];深圳特区报;2004年

3 赵静;爱尔兰:力促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杨桂青;为了孩子我们全力以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侯玉红;把“迷途羔羊”推向何方[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王涤;全纳教育思想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耿树枝 本报记者  史文通;让残疾人学习之路更畅通[N];河北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尹春芙邋李林岩;风雨过后见彩虹[N];吉林日报;2007年

10 周稽裘 尤敬党;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行动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俊;英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阚丽;加拿大特殊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开妍;美国学校重构中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益珍;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琳;全纳教育视角中的学生弱势群体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艾丽;英国全纳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0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20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