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聋生的分类学联系
本文选题:青少年聋生 切入点:分类学概念 出处:《心理学报》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考察青少年聋生分类学联系的特点,使用不同类别的基本水平概念,完成了语义归类和错误再认2个实验,并同健听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⑴聋生和健听生有类似的类别意识,但聋生的类别意识较健听生为弱。⑵与健听生比,呈现方式对聋生的反应影响较小。聋生的分类学概念有较强的形象化倾向。青少年聋生分类学联系的特点与他们语言能力发展迟缓、使用自然手语有关。因此,应加强聋生的规范手语教学,重视培养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xonomic association of deaf students in adolescents, two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cluding semantic categorization and false recognition, using different basic level concept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healthy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af students and the deaf students had similar category consciousness, but the deaf students had a weaker category consciousness than the deaf students, and the ratio of the deaf students to the deaf stud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af students. There is a strong tendency to visualize the taxonomic concepts of deaf stud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axonomic relationship are related to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their language ability and the use of natural sign language. The standard s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deaf stud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of deaf stud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广州市聋人学校;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2005CB52280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DBA080164)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DXMXLX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6200524)资助
【分类号】:G76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曹荣荣;理工科大一学生高等数学思维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6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杨家勤;英语演讲修辞性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洪明;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宇驰;黑格尔自由观[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论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文彬;;浅谈练习及练习的设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钟安;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试论中国画基础教学中生活、创作、技巧的构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4 蒋红艳;从典型文本看文学形象的美学特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5 杨青苗;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徐瑾;简论现实主义概念的形成及现实主义的泛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7 杨阳;;从认知心理角度看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张世玉;;谈案例选编的原则[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9 庄文静;焦晶;甄源泰;景素奇;;2007·职场“茶馆” 骚动年代的人生30后·40后·50后[J];中外管理;2007年12期
10 宗守云;张谊生;;对集合量词典型性问题的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娜;张积家;;汉语亲属词典型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馥芳;;以《英汉大词典》为例谈词典的科学配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李仁堂;;饰演魏宝财的一点体会[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左春雨;阴国恩;曹瑞;;自然类概念的实例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著说;周雅倩;黄萱菁;吴立德;;基于外部知识的定义类问题回答[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7 宫准;;句子阅读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海燕;陈俊;张积家;;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熊瑜;周仁来;;不同SOA下启动词-目标词的反应关系与语义关系在阈下语义启动中的分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力;赵明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对比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恩泽 苏启林 郑海天;“非典型性”家庭企业与“典型性”裂变[N];证券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志;2009年 公司六大措施治理典型性违章[N];国家电网报;2009年
3 春;Visudyne治疗典型性AMD[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孙立忠;中国的矿难还有多少典型性特征[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魏也;公共产品奢侈化是典型性浪费[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白玉;非典激活典型性创新研发潮[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本版编辑 陆昀 沈莉;六宗“3·15”维权案例曝光[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宁波日报社主任编辑、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何业琦;新闻漫画:当今媒体的“短枪”[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吕立纯;新闻拍摄瞬间[N];中国邮政报;2005年
10 傅凝;“‘非典型性’卖难”解[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英语学习型词典典型词例的选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江静;隐喻化中的源语概念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凤英;类别特征推理的认知机制及脑机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田静;汉语旋转文本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任桂琴;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萃萃;图—词干扰范式下英语词汇的典型性效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馨;从被动语态看二语习得中心理典型和语言迁移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3 牛晓峰;中介语中句法迁移的认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郑国鸿;汉语句子启动信息对大脑两半球加工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芳;语言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覃文戮;英语双及物动词及其结构的被动化句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琴;汉英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琳;两部楚剧音乐创作的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杜昆;沈从文小说接受研究(1925-2005)[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4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