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谈成人高教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发布时间:2018-03-27 15:41

  本文选题:成人高等教育 切入点:以生为本 出处:《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6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分类号】:G7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燕玲;以生为本 促进教学──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6期

2 封亚君;让学生“当家作主”——浅论“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J];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01期

3 董泽芳;“以生为本”是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12期

4 薛昆;以生为本 自选教师的尝试[J];辽宁教育;2002年10期

5 王秀兰;学校教育要以生为本[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全面实现以生为本[J];职教通讯;2002年10期

7 高晓杰,潘懋元;人文万里 以生为本——试析浙江万里学院的办学理念[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李金钢;谈成人高教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6期

9 蒋向华;以生为本天地宽[J];湖南教育;2003年03期

10 蒋和清;以生为本 改进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锦群;;以生为本 立意高远 开放创新——对安徽省2003年初中升学考试化学试卷的评价[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曹方义;;“以生为本,开放式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王永新;;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形式主义现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陈宾友;隋旭波;;构建和谐学校的实践与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梅;;以学定教:一种教育的科学发展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陶蓉;;以生为本 求真务实——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孙成花;;首次使用粤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困惑及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叶晓凤;;让真情在作文中流淌[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倪韵;;来自新课程理念下的“Strengths”:探究营造美术教学软环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凌珏;;以生为本,善于沟通,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盛韬;校园网上跑什么“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华桥小学校长 陈韬文;拓展生本教育思路 提高办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鲍成中;警惕课改“新八股”[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真的不可以打“X”吗(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真的不可以打“×”吗(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黄进;特色就是优势[N];光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党波涛;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记者 商宇;创新高校教育 净化校园文化[N];重庆日报;2004年

10 潘懋元;探索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福良;课堂生态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耀明;中学数学研究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万萍;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钟声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学管理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锋艳;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队伍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兴明;中学生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际平;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郎东鹏;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三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智君;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2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72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