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在职培训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基于广东省中山市企业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3-27 20:03

  本文选题:和谐劳动关系 切入点:在职培训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企业中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通过对中山市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本文分析在职培训这一基本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机理并建立在职培训对劳动关系影响的模型。增加在职培训的人数和培训内容的适用性,将会增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进而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Abstract]: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is the core factor affecting labor rel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n-the-job training, a basic investment mode of human capital, on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of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es a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on-the-job training on labor relations, and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in-service training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raining content. It will increase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the laborer, improve the negotiation ability of the laborer,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及有效实施的对策研究”([2009]112200)
【分类号】:G7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先国,翁杰;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2 朱方伟,王国红,武春友;企业在职培训的人力资本分析及其投资决策[J];中国软科学;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湘国;论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微观协调机制建设[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何筠;论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及其协调[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翁杰;翁宇;;经济转型中的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李宁;;SA8000的推广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侯玲玲;曹燕;;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6期

6 陈步雷;;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构造分析与改进构想[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李珂;;论劳动关系状况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程延园;;对企业民主管理立法的几点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吴敏;杨自伟;;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探讨[J];甘肃农业;2006年05期

10 李雪平;;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劳工的权益保护:国际法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谭岚;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5 邓玉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志国;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郑钢;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战成秀;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调节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慧琼;基于雇员认知的劳动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金玮;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调节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云萍;浙江省出口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8 詹婧;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劳企关系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永生;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晓轶;HB报业集团管理模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方伟,武春友;基于员工忠诚度的在职培训投资决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詹婧;;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企业劳动关系计量中的应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钢;从人力资本到组织资本: 一个对“经济人”假设的拓展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2期

4 贺秋硕;;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琳;孙颖;;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2 ;上海:财政资金支持在职培训[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3 刘艳莉;;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年12期

4 陈晓芳;;煤炭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湘萍;;在职培训经典研究文献评述——基于在职培训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的回顾与评论[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康小明;;在职培训与人力资本积累模式考察——我国近十年来在职培训与人力资本积累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3 曹夕多;;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贝克尔的观点[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湘萍;郝克明;;中国劳动力市场户籍分割与企业在职培训的作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蕊;;影响成人参与教育培训的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文怡平;;职工教育培训在市场体制下的创新与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玲;企业在职培训如何走出尴尬局面[N];财会信报;2005年

2 言是;在职培训:政府与企业应共同关注[N];汕头日报;2005年

3 胡慧平;在职培训,,呼唤“售后”服务[N];工人日报;2004年

4 赵日磊;如何做好在职培训[N];市场报;2003年

5 曲铁华;四方面体现在职培训的系统性严密性[N];东方城乡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何春雷;“卓越总裁班”招生简章水分多[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马俊哲;形成全国性优势互补的农业教育体系[N];东方城乡报;2007年

8 司丽;把办公室与教室连在一起[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江东洲 钟波;更新理念 找准定位 走高校创新发展之路[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张贵林;西门子的多级培训制度[N];市场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光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仁海;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殷丽娟;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戴琳;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小祥;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毕秀国;贵州民族地区在职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73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73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