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视障人士积极人格特征之个案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04-14 04:07

  本文选题:视障人士 + 积极人格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7期


【摘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一视障人士的积极人格特征,对研究对象的自我评价、如何看待"盲"、求学经历、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了解。在对"盲"、积极人格、环境支持三者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客观理智的自我评价、平和的生活态度、周围环境的支持这三个方面在视障学生积极人格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osi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son with visual impairment are discussed b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s, how to treat "blindness", study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so on are understood.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blindness", positive personality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objective and rational self-evaluation, peaceful attitude towards life,These three asp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itiv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上海市盲童学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特殊学校学生积极人格辅导的初步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杨世国,郭世平,王家正,朱广化;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要作一些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薛予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6 张蕾;李伟明;;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新路探析——解读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办学模式[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7 罗明亮;论家庭因素对一体化大专成就动机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肖鸣政;能绩人才观的人力资源开发学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肖鸣政;;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晓云;权力下放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3 关志伟;面向用户意图的智能人机交互[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4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慧;中学生物观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立;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颖颖;视障高等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74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