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功能
本文选题:西南民族地区 + 社会教育系统 ; 参考:《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教育系统发挥着系列基础教育功能:培养民族性格、传播基本的生存知识技能、民族成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功能从根本上表现出与西南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生态相适应的一面,构成了区域内各民族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它也表现出相应的保守性。优化区域内校外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功能应做到:拓展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之"基础"内涵、强化对正规学校教育资源的吸收、加强区域内社会教育系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
[Abstract]:The social education system in southwest ethnic areas plays a series of basic education functions: to cultivate national character, to spread basic surviv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ethnic members. This kind of function basically shows the aspect which adapts with the nature and the humanities ecology in the southwest minority area, and form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rvival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th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hows the corresponding conservatis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bas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out-of-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region, we should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asic education in the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and strengthen the absorption of the regular schoo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soci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region self-reflection and self-adjustmen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民族科技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6JJD880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规划项目“西南民族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项目编号:06AJA88005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侠,邢润川;论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的危机与局限[J];学术界;2003年02期
2 马慧茹;从“超级女声”看当代大众的信息接受心理[J];山东视听;2005年10期
3 王磊;大众传媒中歧视问题探究[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4 李和佳;浅析传统文化下国人的思维心理[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秋洪;广西民族经济心理的跨文化比较[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6 李树榕;变态心理:在生命自由与感知失衡之间——兼论近年叙事作品创作的一种倾向[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康冶,吴中琦;我国部分地区足球学校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毕苑;晋中商人的角色特征与阶层流动分析[J];清史研究;2002年02期
9 胡志坚;;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心理史学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10 喻江;娱乐杂志栏目标题语言小议[J];汉语学习;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玉果;;冲突与冲突管理的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9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多勇;突发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下个体与群体行为决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丽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危机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林成福;彩民群体分化:合法与非法间的社会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毅敏;拉祜族学生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迁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维林;法律意识的心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有梅;张謇慈善事业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陈荔;国内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及语码混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麦惠霞;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姚丽萍;从受众选择角度对电视新闻编辑的考察[D];暨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余贵忠;;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森林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贵州苗族侗族风俗习惯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沈堂江;贵州苗族习惯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3 康耀坤;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文化与西部环境资源保护[J];兰州学刊;2002年01期
4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5 郭沂;;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东;;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非专业摄像教学路径探新[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2 黄胜;黄育云;惠圣;;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0期
3 葛政委;;论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的文化保护[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3期
4 李绍明;彭文斌;;现代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李绍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8期
5 倪胜利;;西南民族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文化战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孙琨懿;陈时见;;西南民族地区教师发展的调查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7 韦正富;李敬;;论西南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服务系统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黄定嵩;;西南民族地区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下)[J];钦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么加利;;论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张诗亚;张诗亚;贺能坤;周玉林;周玉林;;认识西南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鼎鼎;;错位与链接——论西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多维互动发展[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载田;钟顺清;;徐霞客对西南民族地区民俗考察的贡献——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3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真珍;;“和”与“统”之间——多元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欧文福;张诗亚;;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滕明兰;何跃;;关于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几点思考[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罗凉昭;;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9 刘弘;;西南夷地区城市的形成及其功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谢秀凡;王鹏;;论徐霞客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的考察——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序;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应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3 黄定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芹艳;民族中学综合实践课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默;浅析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毒品违法、犯罪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阳勇;西南民族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投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付欣;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爱青;苗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顾凤珍;白族农村社区家校沟通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海莲;西南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师对教材内容“二次开发”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邓蓉;西南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程兴国;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顾正薇;穆斯林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回归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1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79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