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北城市社会教育形成与发展初探
本文选题:近代华北 + 《大公报》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G7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国盛;百年北京史研究综述[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2 杨丽红;浅论清末民初(1903-1920年)天津商会的政治特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虞和平;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1年03期
4 王玉茹,郭锦超;近代江南市镇和华北市镇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郭锦超;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发育特点[J];江海学刊;2003年05期
6 巴斯蒂;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省的天主教教民[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7 冯筱才;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8 徐永志;论20世纪初直隶地区的社会整合──兼评袁世凯与北洋新政[J];清史研究;2000年03期
9 刘红娟;;近代中国商会商事公断处职能研究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10 任云兰;论近代中国商会的商事仲裁功能[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成林;;清末民初商事仲裁制度研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永进;变局中的商人抉择[D];复旦大学;2007年
2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浩贤;地方自治的主张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4 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D];南开大学;2004年
5 王金霞;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D];河北大学;2006年
6 李勇军;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会研究(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金辉;都南屏翰:清代保定城市发展研究,1644~1911[D];四川大学;2007年
2 徐伟红;晚清新政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6年
3 毛文君;近代中国(1911—1937)城市民众教育馆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庆华;马相伯思想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宋莉;清末民初商人的政治参与[D];吉林大学;2004年
6 程二奇;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历史变迁[D];郑州大学;2004年
7 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D];安徽大学;2005年
8 严荣华;北洋时期的商人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峰;袁世凯与直隶的经济建设(1901—190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邓文静;清代皇家活动与承德城市的兴起[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佐佐木卫,任明;近代华北社会的宗教活动及其活动者[J];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2 陈振江;;华北游民社会与义和团运动[J];历史教学;1991年06期
3 罗澍伟;试论近代华北的区域城市系统[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4 乔志强;龚关;;近代华北集市变迁略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乔志强,张平;近代华北农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周俊旗;关于近代区域城市系统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7 乔志强,邓德艾;在“义”与“利”之间———近代华北农民传统价值观的转向及其困守[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王建国;近代华北农村基层政权的变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饶明奇;论近代华北农村服饰的变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徐永志,吕炳丽;近代华北民间婚姻述论[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史建云;;关于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工业的几个问题[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史建云;;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先明;;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侯杰;林绪武;;基督教与近代华北社会文化变迁——以保定地区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6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主经济的发展趋向[A];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先明;开展二十世纪的中国乡村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2 戴逸;带你走进近代山西[N];光明日报;2002年
3 ;四大工程推动社科院跨越发展[N];天津日报;2004年
4 迟晓静;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王宏维(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留男剔女”践踏生命平等权[N];南方日报;2005年
6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朱文通 把增强;中国地方史研究应以区域史范式为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D];南开大学;2004年
2 王加华;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钰;1895—1936年华北农民与市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牛文琴;乡村雇工及其社会生活初探[D];山西大学;2004年
3 张瑞静;近代华北农产品商品化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4 贾贵浩;1895-1937年河南集市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3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79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