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与新教育学的浮现
本文选题:终身教育 + 新教育学 ; 参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摘要】: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教育学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终身教育的出现,却为新教育学的浮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教育学的典型特征是关注人而非物,关注自学而非教育。
[Abstract]:Pedagogy is in a dilemma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lifelong education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emergence of new pedagogy. The typical feature of new pedagogy is that it pays attention to people rather than things, and pays attention to self-study rather tha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7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佳宏;;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师的培养[J];师资培训研究;2000年04期
2 郭春林;;对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周清平;;魔幻的时间游戏:一种新的电影结构类型——从《太阳照常升起》说起[J];艺术评论;2007年11期
4 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年24期
5 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5期
6 董峻;技术之思——海德格尔技术观释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2期
7 宋文新;技术异化及思维方式变革——兼评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7期
8 李国俊;张信华;;技术理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1期
9 黄静,余平;从“符合”的真理到“去蔽”的真理——试论海德格尔真理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徐明!100037;试论面向21世纪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罗尧成;;创新性取向下的大学课程结构优化策略[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谢建国;;高师教师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问题的探讨[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舒红跃;;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未定稿)[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海春;;《道德经》视域下“大道”运思的海德格尔方式[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2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4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庆华;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与马克思生存论思想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翔;论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异化的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3 叶美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亮;早期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牛文君;走向存在之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勇;哲学诠释学之道[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燕;节约型高校:范畴界定、评价指标与建设模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顾学文;论海德格尔的自由观[D];山西大学;2007年
10 苏丹;遮蔽与重现[D];南昌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琴芳;;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及新教育[J];未来与发展;1983年01期
2 章觐华;清末安徽新教育[J];安徽教育;1984年09期
3 王维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教育思想体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4 陈鸿滨;王卫;;教育是科学与民主的基础——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J];辽宁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5 姚达三;继续革新教育思想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杜秋华;;清末学部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7 李晓玲;论伯里克利立法时代的雅典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王永平,阎月勤,王丽恩;试析新教育方针中“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J];煤炭高等教育;1992年03期
9 曹国华;陈独秀早期教育思想浅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庞德禄;;爱伦·凯的教育思想述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铉;;以陶为师 办好教育 培养人才[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任以都;;辛亥革命时代国内教育界的动态[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4 吴恒槐;;地下党中教系统在迎接上海解放中的贡献[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方明;;在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开幕式上的讲话[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6 郝锦花;;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浅析[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家有;;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8 吴向洋;;“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9 张惊涛;周登嵩;;“新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蔡勇强;;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景/文;把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逾万人[N];国际金融报;2000年
3 汪大勇;发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0年
4 安徽大学 徐强 易佑民;尼采哲学 对当今教育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刘理科;旅游与新教育寻找结合点[N];四川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卢锋;城域教育网迎接新教育的革命[N];科学时报;2001年
7 鲁世山(作者单位:解放军炮兵学院);江泽民创新教育论述初探[N];安徽日报;2002年
8 李镇西;追寻教育理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茂;布什签署新教育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啸天 编译;联邦拨款附加考试条件 布什教育计划遭到抵制[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令彩;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飞鲸;论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许燕频;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磊;论高等物理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素晖;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7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秦毅;一个实业家对教育的思考与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运杰;陈独秀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胡耿;为谋新教育中国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94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79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