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残疾儿童少年与教育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人学 + 残疾儿童少年 ; 参考:《教育学报》2010年06期
【摘要】:关于残疾儿童少年的认识是特殊教育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站在马克思人学视野看,残疾儿童少年是人的类的同质人和群体的差异人的统一,他们自然存在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以及自然存在的特殊性与教育面向人的普遍性的矛盾,构成了特殊教育存在与发展独具的内在动力系统要素。特殊教育应是促进残疾人超越有限障碍和敞开无限发展可能的教育。
[Abstract]:The cognition of disabl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s the core of special education epistemology.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rx's theory of humanism, the disabl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re the unity of the homogenous people of the human category and the different people of the group, and they naturally exis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articularity and the universalit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articularity of natural existence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education oriented towards human beings constitutes the unique internal dynamic system element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should be an education that promotes the disabled to surmount the limited barriers and open up the possibilities of unlimit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宇婷;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学化发展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胡凯;王灵芝;;网络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J];学术论坛;2010年03期
3 李容;王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王孝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发展规律[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李雪莉;;试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J];理论观察;2010年02期
6 孔国庆;;试论大学生成长评价内容选择的依据[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苏瑞莹;;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10年09期
8 陈立国;富学新;;尊重人的价值是体育强国之路的永恒选择[J];体育学刊;2010年06期
9 潘福元;;人学与唯物史观[J];社科纵横;2010年06期
10 李晓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思维范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楠森;;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讨论[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贾英健;姚雅婷;;风险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创新[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宋德勇;;关于当前我国人学理论研究的一点思考[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金承志;;黄楠森人学思想贡献[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陈媛;;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魏传光;;风险社会再审视: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界[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 陈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新视角[N];广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许三飞;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N];解放军报;2010年
3 戴维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N];人民日报;2009年
4 程立显;改革开放以来的伦理观大变革[N];学习时报;2009年
5 ;新中国六十年人的理论和人学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6 牛献忠(作者系人事部规划财务司副处长);邓小平人才思想及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继承和发展[N];中国人事报;2004年
7 张友谊;以创新的精神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N];人民日报;2004年
8 刘正东;让哲学更温暖[N];学习时报;2003年
9 ;黄楠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崔自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锴;“人的需要”的“实践人本质论”解读[D];西南大学;2010年
2 霍浩淼;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俊枝;社会转型期我国离退休人员人本治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谢雅利;毛泽东、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丽玲;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自我实现问题[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晓箐;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9年
7 冯雪;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实践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云祥;新时期我国公共行政的人学思考[D];延安大学;2008年
10 徐芳;学习型社会的人学意蕴[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9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79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