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资源教室 + 随班就读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摘要】:本文从探讨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入手 ,回顾了资源教室研究的历史 ,提出了在国内开展资源教室研究的必要性。同时 ,强调要把资源教室与特殊班和补习班区分开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resource classroom in the study of resource classroom, reviews the history of resource classroom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resource classroom research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need to distinguish resource classrooms from special classes and remedial classes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茵;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理论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曾雅茹,叶增;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庞丹丹;广西特殊教育发展史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葛新斌;;关于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理论分析[J];教育导刊;2006年03期
5 周卫,汤盛钦,梅仲荪;美国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随班就读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1期
6 商秀梅;李高明;;6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7 雷江华,王庭照,方俊明;聋生唇读语音识别中熟悉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8 刘伟芳,葛明贵;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效能感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2期
9 于松梅;视障学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一例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10 郑俭,许家成;特殊教育信息分类新体系设计[J];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玉杰;丹麦特殊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静;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筛查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丽清;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旭;听觉障碍学生汉语阅读辅助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穆昕;听觉障碍中学生汉语阅读理解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许巧仙;我国特殊教育立法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晓梅;聋校语言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建华;民国时期四川特殊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蒋美芳;“资源教室”中的学生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晨;开封市特殊教育学校不同类型残疾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策略[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兴;王国英;;提高资源教室运作有效性[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2 翟海珍;;影响师范院校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接纳态度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戚克敏;;浅谈特殊教育的“一体化”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4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5 苏秀英;;残疾人教育的有效途径浅见[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6 章华英;;学前聋健合一教育的支持条件[J];中国残疾人;2011年07期
7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8 吴金航;;特殊教育课程在普通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缺失成因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沈建洲;张海钟;;甘肃省特殊教育人才需求与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田欣;;浅谈自闭症幼儿的家园合作[J];包头医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李红菊;梁海萍;;随班就读与特殊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比较[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慧敏;;健听儿家长对聋健合一教育的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盲校多重残疾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课题组;韩萍;李庆忠;郭利英;高文军;谌静;;盲校多重残疾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徐白仑 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刘磊;新津残疾儿随班就读可自选老师和伙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完善特教随班就读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通讯员 张欢 记者 张向瑜 实习生 王蔚冉;给每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优质、适宜的教育这在全国都具有示范和引领效应[N];杭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芳;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N];张掖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林泽全;为残疾少儿撑起一片蓝天[N];自贡日报;2005年
7 徐莉丽;我市首批随班就读听障生升入高中[N];成都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苏婷;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呼唤政策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零距离”接触义务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雷振海 周书贤 刘福根;达敏学校:“中国特教样本”[N];中国教师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昱;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革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筱雅;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志丽;随班就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堵洁芸;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5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