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和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17:36

  本文选题: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 + 课程设置 ; 参考:《江苏高教》2010年02期


【摘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课程设置既要遵循课程发展规律,又要符合残疾人的身心特点。文章提出相关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模式,为残疾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Abstract]:The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The curriculum should not only follow the law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ut also accord wit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abl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the relevant curriculum, which provides a new dimens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disabled.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阳光学院;
【分类号】:G712.3;G76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占国;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几方面问题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赛华;王得义;;浅论提高听障高职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3 谢国栋;编码方式对视障群体动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漪;莫晓晖;;网络辅助教学在高校聋生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年13期

5 郁松华;;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林营营;;浅谈听力障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年30期

7 田友谊;关于“聋人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8 邓岳敏;中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之比较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陈瑞玉;;论在体育教育中贯彻全纳教育的思想[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2期

10 孔庆康;;关于高职影视制作专业残疾学生培养问题的思考[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贺荟中;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的认知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国栋;视障人群动作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连峗;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绍娜;听障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汪斯斯;语音编码在听障大学生唇读不同形态汉语元音识别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福义;工读学校学生自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洪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视力缺陷补偿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许巧仙;我国特殊教育立法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苏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海;;刍议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依据[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2 邱远;;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含义与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李冰水;制定教学计划应坚持的四个原则[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4 王箕裘;;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7年17期

5 刘志明;刘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人文学科课程比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左树强;王倩;;浅析学分制下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5期

7 吴湘;;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8 雷呈勇;;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7期

9 高春雨;;中俄联合办学的课程设置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10 谭菊华;韩桥生;邱东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红;;完善环境法律制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高宇平;洪雷;钟黎粤;;坑道透视探测中的一致性原则[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郑白玲;;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需求变化趋势及对策[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4 黄军强;;掌握课堂教学原则提高化学教学质量[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沈自友;;论高校辅导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原则[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王红伟;;浅谈高职学校管理原则与策略[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傅剑清;;论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缺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杨丽徙;;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解国柱;;教师评价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校课程设置应建立灵活机制[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校长 程彪;聚焦四大能力:课程设置张扬“先导力”[N];文汇报;2010年

3 仝静海;邀请14名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课程设置[N];河北日报;2008年

4 王芳 李军;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刍议[N];江苏经济报;2001年

5 李姿松 刘强;西藏农牧区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问题探讨[N];西藏日报;2010年

6 沈奕;今春起我省调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李林 记者 冉昌龙;电信职校课程设置新模式获得成功[N];自贡日报;2010年

8 申承银;老坝港小学:把海洋当做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新华社记者马晓春、本报记者翟启运;总参所属院校迅速调整课程设置[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孙思;哲学学科本科生课程设置改革思路[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Kapukotuwa Mudiyanselage Alexander(阿里克);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姜松荣;“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彩霞;刑法空间效力论[D];武汉大学;2005年

4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7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红梅;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冉孟华;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波;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6 吴常红;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静;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盈;中外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3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973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