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3 08:01

  本文选题:听力障碍 + 初中生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2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听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on the self-esteem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Evaluation scale and the defect feeling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elf-esteem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vere punishment, refusal to deny and overprotective rearing style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In some group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n self-esteem level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some negative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have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self-esteem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arents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华西;国内自尊研究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4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5 岑延远,郑雪;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田录梅,李双;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7 邓文;聋哑学校聋生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8 王欣,阮新,阮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9 马弘,汪向东,新福尚隆,张津萼,王玉凤;少年生活质量问卷的初步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10 郑涛,王鹏;近年国内自尊研究简要评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志君;;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李广宇;孙延林;;华北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5 刘双;张向葵;;儿童早期自尊的行为观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2期

6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彭桂芳;;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依赖性的关系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杜景文;;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教养的关系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周芸;;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宏;刘达伟;;儿童生命质量研究进展[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尚煜;我国儿童主要土源性线虫病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6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t$;中学生学业成绩稳定性对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同渊;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永雷;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爱青;赌博任务下聋生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景睿;城区小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潍坊医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岷,刘邦惠;幼儿自尊心和自卑感发展的调查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黄敏儿;自尊的本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崔婷婷;南京市中学生自尊心调查与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刘春梅;初中生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4期

5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许颖;浅谈儿童自尊心的发展及其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刘毅,刘萍;自我尊重简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刘毅,张华;自尊问题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艳;李恒芬;贾福军;;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11期

2 邬俊福;;初中生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3 王志梅,王婧;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影响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刘志军;陈会昌;王艳;;初中生的家庭环境与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关系及中介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宋军;;藏汉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9年06期

6 赵春梅;杨伯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影响——基于北京市10个家庭的深度访谈[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08期

7 刘亚洲;魏长礼;洪贵子;;初中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7期

8 张芸芸;;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张芸芸;;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抚养人教养方式的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赛男;;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阴性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风华;金星明;沈晓明;张劲松;章依文;吴皓;;听力障碍婴幼儿语言、语音及认知的早期干预[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勤;时富枝;;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A];河南省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讨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秦丽;黄绮薇;杜洪蓉;;住院新生儿听力障碍病因与干预措施[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汪一棋;钟兴明;阳建国;郑惠民;方卫兰;徐珏;张琪英;;颅底骨折伴听力障碍病人的脑干听诱发电位变化[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师晓敏;;针刺治疗脑瘫患儿听力障碍69例临床观察[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叶金辉;邹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林明方;郭敏;欧阳锋;;海南男、女初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春莉;廖凤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韩德民;李永新;赵啸天;郑军;刘博;陈雪清;莫玲燕;刘莎;孔颖;张华;王硕;宋妍;;685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路;浅谈新生儿听力筛查[N];巢湖日报;2006年

2 刘江峰;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陈崇学;防听力障碍从胎儿做起[N];健康报;2006年

4 记者 项铮;专家倡议3月3日为世界爱耳日[N];科技日报;2007年

5 潘跃;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7年

6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 孙正香;为何要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记者  邱曙东;新生儿听力障碍:六个月内确诊干预[N];解放日报;2006年

8 胡德荣;要重视胎儿期听力障碍预防[N];健康报;2007年

9 记者 伍欣;我国听力障碍相关社保制度亟须建立健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李钊;别让美妙音乐磨出耳茧[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贺鹭;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现状及早期康复远期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家碧;台湾省苗栗县初中生休闲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温暖;初中生升学指导系统的初步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倩;基于需求的初中生非法药物滥用预防干预模式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鑫;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秀君;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陆亚男;影响锦州铁路子弟校初中生学业成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美荣;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与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静;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淑芹;初中课堂管理中的失范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友鸣;初中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毛巍嶷;初中生自我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2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092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