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y of learning society, constructing a learning society with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grand goal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ing society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learning socie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分类号】:G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学习化社会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陈东瑜;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侯洁;高等院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4 方力强;论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S1期
5 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6 牛天兰,丁彦闯;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贾凡;;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J];职教论坛;2010年16期
8 赵利;国外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措施[J];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11期
9 马良生;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兴涛;;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老有所为[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2 江少珍;;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铁成;李凤岐;冯少舟;;学习化社会与学会学习[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建华;孙文娴;;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为终身教育建构平台[A];首届中国IT与医药卫生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书林;;青年人才与“终身学习”的趋势[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8 叶兆元;李海达;石伟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构建全方位心育模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生根;赵邦枝;;论终身教育与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珂;两岸推进终身教育研讨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亚彬;福建着手为终身教育立法[N];光明日报;2003年
3 ;终身教育与社会进步[N];光明日报;2002年
4 汕尾市广播电视大学 余建斌;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析[N];汕尾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颜素贞;发展终身教育 服务海西大业[N];福建日报;2009年
6 河北省永清县职教中心 李青山;别让终身教育变了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张宁锐;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举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N];解放日报;2011年
9 记者 严峻嵘;终身教育立法“给力”职业培训[N];人才市场报;2011年
10 肖 菁;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2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3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6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7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9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贵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钧;教育的乌托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昌波;走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全桂红;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翔;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晓丽;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机会均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奕一;区域文化视野下学习型组织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雪娥;终身教育背景下中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梁美瑞;人生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探析[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1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31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