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爱因斯坦的天才
[Abstract]:If we ask who can be a genius, many will think of einstein. It is also argued that Newton, Archimedes, Shakespeare, Confucius and others also show the same genius, but our mass culture has made a strong ruling in this respect. The ads are showing einstein's go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向民;试析爱因斯坦的认识路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陈平;从爱因斯坦看人才培养[J];江淮论坛;1980年01期
3 舒炜光;思想实验的妙用——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方法的探讨(之三)[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4 赵鑫珊;卡尔·波佩尔的思想发展历程[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9期
5 刘伸;苏联哲学界对相对论评价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6 马名驹;试论爱因斯坦和玻尔科学论战的哲学倾向[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7 舒炜光;否定实验的启示——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方法的探讨(之二)[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8 舒炜光;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鲍波尔的知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9 申振钰;;相对论的诞生[J];人民教育;1980年09期
10 陈光辉;张秉德;;科学家论教育[J];人民教育;198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良英;;周老和《爱因斯坦文集》及其他[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2 王谨;江开军;李可;涂鲜花;何明;詹明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研究的进展[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卢薇;;让学生满怀兴趣的学习——谈调动和培养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4 曹宇智;;历史人态论的人才观[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丁堡骏;;不懂得牛顿,何谈爱因斯坦?——评晏智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6 汤克云;康飞;R.DeSalvo;钱进;徐军;张杨;朱宗宏;范祖辉;A.Ruediger;;CEGO:中国爱因斯坦引力波探测[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江开军;吕宝龙;李可;王平;王晓锐;王谨;詹明生;;用于玻色-爱因斯坦实验的四极-约夫磁阱[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创同;;挑战“创造性”——读费耶阿本《创造性》一文札记[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9 潘笃武;;质疑爱因斯坦[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春美;;理性与智慧: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闻扬扬;诺贝尔奖走过百年辉煌[N];中国航天报;2000年
2 赵宇;中国纯理论研究走向世界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刘宏伟;死亡之星的文化含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方玉;追寻人类进步的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徐彬;我科学家提出全新方案[N];中国矿业报;2000年
6 韩清秀 邵开裕;科学世纪与科学精神[N];重庆日报;2000年
7 余海若;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N];大众科技报;2000年
8 奇云;二十一世纪脑科学研究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0年
9 王月;虚拟不朽[N];光明日报;2000年
10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踏在跨世纪的台阶上[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汉;理想浸入问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郭广海;弯曲时空中的标量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Cecilia Gulyas(邢淑仪);中医整体观念与波动、共振现象相关性的探讨[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4 吴普训;Phantom宇宙学和引力反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贺天平;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及其方法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张镇环;实在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志勇;混沌分形新时空观的探讨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王登龙;一维晶格和BEC中的非线性现象[D];湘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友;爱因斯坦科学创新活动的人文基础探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段彩红;论爱因斯坦的科学信念和宗教感情[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辉;爱因斯坦的科研艺术思想[D];广西大学;2004年
4 莫武兴;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D];广西大学;2004年
5 李诗和;爱因斯坦·充满现代人文精神的物理学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媛媛;让·佩兰在19-20世纪之交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贡献[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维安;双原子分子爱因斯坦A系数的理论计算[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黄喜生;爱因斯坦的描述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王津;稳态轴对称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伸缩子黑洞的量子谱[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克佳;客观性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2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1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