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远程素质教育模型与模式:从理论到实践

发布时间:2019-03-12 21:12
【摘要】:远程素质教育的模型建构和模式建构是影响远程素质教育开展的两大命题。通过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所属30所分校、工作站和教学点的55位教职员工和9个分校13个专业的334名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尝试建构了从职业到学业再到职业的远程素质教育金字塔模型,该模型从塔基到塔顶依次由远程生理素质教育、远程心理素质教育、远程道德素质教育、远程思政素质教育、远程文化素质教育和远程能力素质教育6大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校内到校外的远程素质教育模式,该模式由知识积累素质和能力转化素质构成,前者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后者重点解决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问题。
[Abstract]:The model construction and mode construction of distance quality education are two main proposition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quality educatio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55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 from 30 branches, workstations and teaching centres of Beij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and 334 learners from 13 majors in 9 campu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pyramid model of long-distance quality education from occupation to study and then to occupation. The model is based on remote physical quality education, long-distance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long-distance mor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long-dist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education from tower base to tower top. Long-distance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long-distance ability quality education are composed of six dimension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ong-distance quality education mode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he school, which consists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quality and ability transformation quality. The former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level. The latter focuse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so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200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2007250)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利明;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2期

2 黄慧娟,王f^,许明;关于三项著名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徐社芬;远程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林慧恩;;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经济师;2008年11期

5 杨明;;2003年“国际学生评价计划”: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6期

6 张亚斌;;远程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的影响与建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东;;在远程教育中对电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初探[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张雨强;崔允o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评价框架的初步开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李惠梅;黄海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电路基础(1)》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孙超;;以考试改革为基点的教育评价机制探究[J];湖北招生考试;2008年08期

5 张学勇;黄海滨;;《计算机电路基础(1)》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廖元锡;;“基于项目的科学”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齐守安;;电大“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张正方,沈亚林;县级电大开放教育工科专业试点工作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蒋祥辉;;TIMSS与PISA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数学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8年27期

10 吴维宁;高凌飚;;考试分数的强化与评价视域的窄化——有关考试与评价问题的几点辨析[J];考试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琼;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伟峰;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海娟;中学化学试题绝对难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晨;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NAEP)的运行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楠;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欣;高考数学卷特点的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爱生;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玮;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习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慧;PISA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娟;关于中学生科学素养测评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利明;;开设《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课的思路和尝试[J];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承先同志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和招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远程教育;1982年02期

2 鑫焱;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丁鼎棣;论广播电视大学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5期

4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征稿启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简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紫姹;;回眸三十年[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建校三十周年[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彭忱;办学要活,管理要严——前进中的辽宁广播电视大学[J];中国远程教育;1986年06期

9 何东昌;功绩卓著 任重道远——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八六届毕业典礼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远程教育;1986年10期

10 李皆荣;努力办好烟台广播电视大学[J];中国远程教育;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剑波;;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管理的意义[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2 冯少舟;;论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刘夫孔;刘夫孔;;开放的广播电视大学是改革开放的前奏[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勇韬;;牡丹江林区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宋有;;论广播电视大学在新时期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二次创业(代序)[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邱芬;姚家新;;我国专业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建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石晓明;;我馆报刊篇名索引的编研与利用[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波;薛雨平;沈如玲;;高水平教练员知识模型建构的研究[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李佑发;魏高峡;;意志品质的质性分析与模型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维生;殷炳芳;高继宽;;现代远程教育与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秀生 本溪电大党委书记、校长;继续实施扩大开放 推进电大创新发展[N];本溪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志华;从幼苗吐蕊到硕果挂枝[N];伊犁日报(汉);2008年

3 记者 邓柱峰 通讯员 南科办;推行“一户一名大学生”[N];广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韩福魁;本溪电大“两节”前开展送温暖活动[N];本溪日报;2008年

5 记者 吴菁;上饶电大喜迎建校三十周年[N];上饶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赵亮 记者 王宇舟;130多名社区干部上“大学”[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7 王迪;千名农民工免试上大学[N];西部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鑫;“一个人的出版社”暴露部分音像单位监管缺失[N];法制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李新雄;满园桃李竞芳菲[N];广西日报;2009年

10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 打造山城继续教育航母[N];本溪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邱芬;我国专业教练员胜任特征的模型建构及测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李佑发;意志品质的质性分析、模型建构与测评[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汪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模型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修来;人力资源信息不对称的原理探索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于素红;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裕鼎;问题解决策略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廖勇凯;跨国企业在沪子公司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光;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朝晖;广播电视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一凡;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莉;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管理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莉;试析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及其改进的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花永春;A广播电视大学薪酬方案再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吴素婷;设计过程回归[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龚荣军;地理探究式教学评价模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姚元群;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岳守凯;高中物理模型建构与数学方法整合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革;大连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9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39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