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
[Abstract]: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two-way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constructing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whole society, and it is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realization of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adult education to serve the community, and the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
【分类号】:G7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东升;;依托电大构建社区教育的优势及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孟传慧,田奇恒,王绪朗;进城农民个体劳动者去与留的实证研究——对武汉市进城农民留城态度的调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周万生;构建学习型城市 提升城市竞争力[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4 郝玉章,风笑天;三峡外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江苏227户移民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6期
5 程瑜;从世界银行的移民安置政策看广东省三峡移民安置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建娟;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昌波;走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颜晓燕;社区学前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孟传慧;进城农民个体劳动者社会需要心理研究——对武汉市进城农民的调查[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刁桂梅;社区发展与社区成人教育的良性互动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善坤;三峡外迁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辉;三峡库区就地后靠移民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8 衣玉梅;城市化进程中哈尔滨市松北镇失地农民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刘雪莲;关于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晓巍;构建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的新型教育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众;;城乡社区发展与小城镇[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叶南客;对加强我国集镇社区规划研究的社会学思考[J];学术界;1987年05期
3 李汉林;;论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机制(续)[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4期
4 陈社英;社区续论[J];社会;1989年07期
5 丘海雄;;社区归属感——香港与广州的个案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袁华音;社区服务刍议[J];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7 李慷;;农村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湖南省桃源县社会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年05期
8 金;;国外的社区教育(资料)[J];天津教育;1990年12期
9 邓演超;;借鉴香港和国外社区工作的意义[J];学术研究;1990年03期
10 李慷;中国农村社区福利发展中的行政协调[J];社会科学家;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德福;;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回顾与展望(英文)[A];面向21世纪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北京国际土地复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饶绮麟;张立诚;代宏文;;可持续发展的矿业生态技术范例(英文)[A];面向21世纪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北京国际土地复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邬德华;;创办社区茶馆 促进社区发展[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4 孙立平;;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诸大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思斌;;论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观[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卢汉龙;;发展社区共同体 推进社区建设——兼谈基层组织重建中的理论与实践分歧[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郭伟和;;国际社区发展历程对中国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刘君德;;中国城市社区组织制度的创新与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徐永祥;;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贾晓燕;社区构筑百姓优质生活[N];北京日报;2000年
2 宗边;启动亚洲象保护计划[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程仁;国外社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记者 周巍;美国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0年
5 记者 周巍;解读中国中小企业[N];经济日报;2000年
6 ;在发展中创新的青岛市市北区计划生育工作[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7 记者 蒋建科;中日合作保护塔里木河胡杨林[N];人民日报;2000年
8 程仁;国外社区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于燕燕;让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N];中国社会报;2000年
10 湖北省荆门市民政局局长 陈繁年;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N];中国社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黄忠怀;空间重构与社会再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王剑敏;市民社会视角下苏南城市社区政治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于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强;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可持续发展及其资源有效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王玲慧;论上海边缘社区的和合发展[D];同济大学;2006年
8 翟桂萍;公共空间的历史性建构:上海社区发展的政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官远发;美国大学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及启示[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梅;社区政治及其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苏南三市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李明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山区区域关系问题探讨[D];浙江大学;2002年
3 金小红;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人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顾文;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理论探讨[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庆;南方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环境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刘燕;探讨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模式的建立[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松林;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对学校课程的支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钟威;城市居住社区生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刘景明;胜利石油管理局社区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李研;锦州市社区保障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28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2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