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流动人口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11-16 13:21
【摘要】:流动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未来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而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终身教育体系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案。以流动人口终身教育体系的意义和基本内涵为基石,解决谁负责,谁埋单,如何实施等流动人口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立了流入地负责,成本分担制、按照职业类别构建的基本模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雪芬;瑞典终身学习的发展历程及推进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胡艳;从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看未来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国斌,吕以乔,金秀娥;论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J];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01期

4 杨健燕;;由科技革命看成人教育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2005年11期

5 李悦;;“小组讨论”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6 陶遵适;计算机网、电视网、电信网的有机组合——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媒体环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荀渊,张晨;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模式[J];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06期

8 卢玉娟,宋其辉;美国针对有障碍成人学习者的教学策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任祥华;;美国成人教育机构的变迁与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何光全;;从成人教育知识的增长看成人教育学科建设[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蓝建;;应重视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教育的历史转折[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蓝建;;应重视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教育的历史转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春艳;建国以来我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阚勇;建国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曹文娟;二战时期的英国成人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春燕;《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15项质量指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蔺素琴;对话管理:成人教育管理的新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肖永君;基础教育改革下江西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文梅;走出都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潘静;成人教育提升职业能力功能探析[D];山西大学;2007年

9 王媛媛;三峡库区(重庆段)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乔红心;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五;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1991年06期

2 高永红;提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08期

3 佚名;;看无锡怎样服务流动人口[J];西部大开发;2006年01期

4 吴瑞君;关于流动人口涵义的探索[J];人口与经济;1990年03期

5 刘雁潼;企业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初探[J];人口战线;1994年03期

6 张永平;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探索[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11期

7 马学英;;深入开展流动人口“爱心加盟服务”[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12期

8 ;北京石景山区“三个纳入”为流动人口提供居民化服务[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年02期

9 张渭城;当代重要教育思潮——终身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10 杜午禄;北京市区流动人口问题探讨[J];人口与经济;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利;;西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初探[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杨孔炽;;“终身教育"的含义及其在立法中的运用[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金萍;张东发;;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不容忽视[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马莉;黄亚绢;;1994-2005年外地流动人口早产状况的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冠华;;建立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之内涵及模式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6 王丹英;刘辉;;沈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临床分析及对策[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7 熊雷;卫金华;;中国欠发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策略与途径[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王国兴;王金莉;;关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思考[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瑞芝;韦昌谦;韦海旭;;流动人口中小儿体格发育的调查[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10 赵玉春;;试谈“两馆”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特殊职能及作用[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原如邋傅鉴;成都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N];人民公安报;2008年

2 李凯 曹明晖;大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N];太原日报;2008年

3 路熙娜;开发区流动人口服务厅启用[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4 记者 白德斌;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N];甘肃日报;2008年

5 新华区委组织部 梁永刚;为流动人口办“绿卡”,,好[N];平顶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学刚;我地召开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会议[N];山南报(汉);2008年

7 记者 和光亚;流动人口超生 住地政府受罚[N];云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卢子能 实习生 苏秀文 雷芳芳;流动人口享受便捷服务[N];闽南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史恭敬;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到位[N];伊犁日报(汉);2008年

10 徐保华;寺滩乡流动人口合同化管理效果好[N];白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解瑞谦;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9 王桂林;沈阳和成都市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机制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海;融合表达ESAT6-CFP10结核病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燕辉;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2 徐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流动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森富;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瑞英;论语文课外教育系统的构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波;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仁朝;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李晚莲;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龚红艳;深圳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居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9 胡汉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艳荣;论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和作用[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1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61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