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我心中的好爸爸—父亲、母亲和幼儿对父亲角色期望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 11:19
  随着社会变迁,父亲角色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传统父亲角色的“刻板印象”正在慢慢消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思维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对于父亲角色也有了不同的期望。本文聚焦于学前幼儿父亲的角色期望,将目光投向幼儿的母亲、父亲以及幼儿三个目标群体,旨在了解父母和孩子分别对父亲角色的期望,尝试探寻三个群体之间父亲角色期望的共同点和差异。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法,主要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分别对上海市Y区一所公办园的幼儿母亲、幼儿父亲、以及幼儿进行访谈。对母亲和父亲的访谈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共访谈父亲15名,母亲15名。对幼儿的访谈,采用了小组访谈和幼儿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共计70名幼儿。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在逐级编码的基础上,由下至上地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找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确定概念框架。在幼儿母亲的心目中,母亲对于好爸爸的期望是以“有心”为核心展开的,母亲期望中的好爸爸首先是一个有心成为好爸爸的人,基于此,母亲还期望好爸爸能够不断成长,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给予孩子一种完整感。个别母亲更是对父亲表现出了一种“超人”式的期望。幼儿父亲对好爸爸的期...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1.角色
        2.角色期望
    四、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角色期望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父母角色的研究
            1.父母角色观
            2.父亲角色研究
            3.关于父性意识的研究
    五、相关研究评析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式:质性研究法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法
    四、分析资料的方法:扎根理论
第三章 母亲眼中的好爸爸
    一、“有心”的好爸爸
        (一)何时开始“有心”?
        (二)对孩子“有心”的爸爸
        (三)对家庭、妻子“有心”的爸爸
    二、“成长中的好爸爸”
    三、“超人型”好爸爸
        (一)“随时出现”“无所不能”的“超人爸爸”
        (二)提供优质物质保障的全优“超人爸爸”
    四、能与妈妈互补的好爸爸
    五、给予孩子完整感的好爸爸
第四章 父亲眼中的好爸爸——好爸爸要有“爸爸的样子”
    一、好爸爸的样子:“不做传统的爸爸”
    二、好爸爸的样子:孩子的陪伴者
    三、好爸爸的样子:孩子的领路人
    四、好爸爸的样子:不断的学习者
    五、好爸爸的样子:家里的主心骨
    六、好爸爸的样子:孩子的养护者
    七、好爸爸的样子:爱孩子的爸爸
第五章 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的共同点与差异分析
    一、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的共同点
    二、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的差异
        (一)父母角色期望评价的标准不同
            1.母亲角色期望评价标准:底线式评价
            2.父亲角色期望评价标准:满分式评价
        (二)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形成的时间不同
            1.母亲:期望好爸爸尽早进入角色
            2.父亲:随角色自动生成
        (三)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的内容不同
            1.对经济责任的认识不同
            2.母亲期望好爸爸参与照料孩子生活琐事
        (四)父亲在意与孩子建立“特殊”关系
        (五)父亲对自身的期望内容更丰富
第六章 孩子眼中的好爸爸
    一、孩子眼中的好爸爸之:外貌型期望
    二、孩子眼中的好爸爸之:功能型期望
    三、孩子眼中的好爸爸之:情感型期望
    四、孩子眼中的好爸爸之:补缺型爸爸
        (一)爸爸缺点“大公开”
        (二)要不要换个爸爸呢?
    五、孩子眼中的好爸爸之:“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第七章 孩子心中的好爸爸与父母心中的好爸爸
    第一节 孩子与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的共同点
    第二节 孩子与父母对父亲角色期望的差异
结论、建议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及其回归策略[J]. 郭雄.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3)
[2]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梁永郭,李亚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3]父亲的角色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态度类型的调节作用[J]. 邢学玮,伍新春,侯建芳,刘畅,陈玲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4)
[4]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J]. 王晓红.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05)
[5]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J]. 刘丽莎,李燕芳,吕莹,李艳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1)
[6]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格特点的关系[J]. 蒲少华,戴晓阳,卢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3)
[7]从家庭角色认知的变化看当今农村妇女地位的变迁[J]. 张互桂.  社会科学家. 2008(07)
[8]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家庭角色与作用[J]. 董光恒,杨丽珠,邹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10)
[9]论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J]. 李泽志,袁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10]浅谈新一代父亲角色的成长[J]. 赵淑芳.  红河学院学报. 2005(02)

硕士论文
[1]新手妈妈的母职角色发展[D]. 江曼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现状及问题研究[D]. 李璇.贵州大学 2016
[3]角色期望视角下硕士研究生师生关系研究[D]. 尹娜.北京工业大学 2015
[4]《爸爸去哪儿》中父亲形象及亲子观念的变迁[D]. 金浩月.北京邮电大学 2015
[5]幼儿园家长会中家长角色研究[D]. 高蕊.西南大学 2015
[6]幼儿父亲角色研究[D]. 李萌.南京师范大学 2015
[7]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医患关系研究[D]. 路瑾.西北师范大学 2013
[8]家长角色观对亲子互动的影响[D]. 刘丹.西南大学 2013
[9]角色理论视角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D]. 全芬莲.江西师范大学 2012
[10]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韩婉姝.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58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658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