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青海地方法规架构中的藏汉双语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1 19:12

  本文关键词:论青海地方法规架构中的藏汉双语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自治 法规架构 双语教育


【摘要】: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青海地方法规架构中,以自治州自治条例为基础,以自治州藏语文工作条例、自治州义务教育条例为骨干,涉及到藏汉双语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政策和双语教育的外部关系进行了规范,为双语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民族自治 法规架构 双语教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藏区学校双语教学及政策研究”(项目批号:06JJD880016)成果之一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青海省的行政建制中,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左右。双语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从地方法规架构中探讨双语教育问题,对双语教育予以制度的安排,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一、自治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刘福森;;从本体论到生存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A];“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何华青;;论劳斯的实践实在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杨曦;;从教堂到课堂——石门坎苗民学校的启示[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陈煜;;论作为法律科学的中国法律史[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杨红;;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天庆;;自身性与意识形态的可能限度(草纲)[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爽;论天然材质特征转化为综合绘画语言的可行性[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9 王俊;存在话语与历史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秀芝;试论新疆双语教育的紧迫性[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2 朱征宇;全国“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第一届年会在上海召开[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陈琳;尝试·改革·发展[J];教师博览;2004年08期

4 吴明翠;;养育双语宝宝[J];家庭.育儿;2006年11期

5 赵德忠;;新疆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在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弗兰西斯·苏特迈;;双语教育[J];科技导报;1985年04期

7 胡玉萍;少数民族女童与双语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袁平华 ,俞理明;加拿大双语教育与中国双语教学的可比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9 王晔;汪淳;;探索双语教育 关注全面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10 沈坚;;双语教育求实效 创新发展育新人——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瞥[J];江苏教育;2007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才让太;;关于支持三江源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2 贾宏志;杨永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肖晗;;从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看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的培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潘志平;;再议“突破民族问题高度政治化困局”——民族界线森严是好事还是坏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龚云;甘孟瑜;张云怀;李泽全;;大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敏 褚恭敬;疏附大力发展农村双语教育[N];喀什日报(汉);2010年

2 杨亚东 张付华;省民语办到威宁自治县调研双语教育工作[N];贵州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孙利华;双语教育“试水”有喜有忧[N];洛阳日报;2008年

4 王秀旭;对我省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通讯员 李治军;疏勒 多措并举提高双语教育水平[N];喀什日报(汉);2009年

6 通讯员 陈兴涛;疏勒 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蓬勃发展[N];喀什日报(汉);2009年

7 通讯员 靳长根;疏勒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N];喀什日报(汉);2009年

8 本报特派记者苏军亚;双语教育抓“小”不能漏“大”[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冯瑾 李行;发展双语教育打“组合拳”[N];新疆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井波;今年我区学前双语教育投入15亿元[N];新疆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宋梅砚;论上海发展中的中小学双语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10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露;加拿大双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峥嵘;双语教育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3 宋玉霞;中外双语教育及对高中双语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钱明才;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春艳;基础教育阶段新型双语学校的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晓凤;美国双语教育TWI项目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蒋又兰;英国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D];西南大学;2006年

8 郑英乔;高校中英双语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倩;英国威尔士双语教育浅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洪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32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32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