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的方法、范围与内容
本文关键词:全纳教育的方法、范围与内容
更多相关文章: 全纳教育 学习者 学习机会 社区 教育信息 特殊人群 歧视 国际教育大会 高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摘要】:正2008年12月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召开了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全纳教育确保全民受到教育、所有学习者都享有基本学习机会并能丰富高质量学习的权利,特别关注
【关键词】: 全纳教育 学习者 学习机会 社区 教育信息 特殊人群 歧视 国际教育大会 高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2008年12月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召开了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全纳教育确保全民受到教育、所有学习者都享有基本学习机会并能丰富高质量学习的权利,特别关注残疾人群及各类特殊人群,致力于发掘每个个体的全部潜能。全纳教育的最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太初;欧美个别化教育的旋风[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2 郭谷兮;世界语的由来、特点和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3 钟为永;;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记忆效率[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张遵融;;把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J];天津教育;1980年05期
5 张祖忻;施行;;学习资源[J];外语电化教学;1980年01期
6 谊正;大多数研究者公认的学习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7 玛吉·英,黄明皖;学习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4期
8 花建;巴金和屠格涅夫[J];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9 米济生;世界语中的同源异形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王益康;施行;;电化教育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吗?[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剑平;丁兴华;;个性特征与外语教学的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陈燕君;;简析非智力因素对盲人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张林;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综述[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高峰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展的内在轨迹——尝试性的透视和探索[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倪友基;;建构主义与计算机辅助学习(CAL)[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朱新明;李亦菲;;人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关彩华;;语言学习环境与外语教学[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文;把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远距离教育研究室主任 陈丽;时代呼唤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软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焦新;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游泽清;从“精品”的误区中走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曲直;阳志清与他的“教育效率学”[N];中国企业报;2000年
6 网页;什么是考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刘希光;企业教育也要技术创新[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9 钱力;网络教育 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10 刘红忠;把握金融学研究的热点[N];国际金融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简林莎;汽车新结构多媒体课件开发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Feng Jing;[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郝美玲;交际策略在交际能力中的作用[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冯长甫;大学英语学习者用词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何冰艳;交际策略与第二语言习得[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曾新;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海洋;第二语言习得情感因素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10 郑桂玲;情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48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4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