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教育 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学校文化建设 儿童社会化 传统民族文化 主流文化 民族特色 文化多元 民族传统文化
【摘要】: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在现代主流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冲突中,存在鲜有民族特色、文化单一性突出等问题。只有确立文化多元的理念,以多元文化情境下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需要为导向,在文化的特殊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推进多元文化的本土化,努力构建既反映现代主流文化需求,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校文化,民族教育才能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儿童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学校文化建设 儿童社会化 传统民族文化 主流文化 民族特色 文化多元 民族传统文化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南民族多元文化与儿童社会化研究”(项目号:川教科SB04-01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51
【正文快照】: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智慧和特色的结晶。现代学校教育作为一个以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似乎成为了当今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推动者。然而,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一方面,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包景泉;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利;浅议高校课程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2 揭艾花;规范性与现实性——浅论课程设置与妇女学学科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3 孟凡丽;我国民族教育课程研究: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4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黄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6 黄骏;对中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新审视[J];江苏高教;2002年02期
7 刘晶;;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1期
8 陈月明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高芙蓉;论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教育自治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10 刘桂琴;蒙授法学双语本科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沈小碚;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6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7 欧文福;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大学;2006年
8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10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传珍;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袁宇;苗族文化与教育的冲突与协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廖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宝乐日;内蒙古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潘建华;我国民族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薇;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云洁;重庆市122中学历史课程地方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干;谈谈逐步消除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2 张养吾;为加速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多培养一些少数民族语文干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5期
4 崔兴盛;殷质聪;王其芬;冯春林;;基诺族教育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5 王永和;;请立个发展民族教育的法规[J];中国民族;1980年11期
6 宋本成;;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改进高等教育[J];中国民族;1980年12期
7 谢文杰;;教育是生产部门[J];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8 许青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学会成立[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1期
9 曾宪东;内蒙古首届民族理论科学讨论会侧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3期
10 郭福昌;清除“左”的错误在调整中加强教育[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奇甜;;不可忽视民族教育的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2 胡维芳;;新疆维、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宏伟;;对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余达佳;;把发展民族教育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百色地区教育发展问题调查[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朴今海;;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教育[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翠兰;;发展边境民族教育提高边境民族文化素质——关于广西防城港市文化教育情况的调查[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天玉;;关于延边朝鲜族教育的几点思考[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宏权;;浅谈民族教育立法问题[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刘文生;陈永芬;;发展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教育的思考[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10 李宏权;;浅谈民族教育立法问题[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云慧 马思援 肖敏;青松翠竹根在云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夏辑;众博士关注西部民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何瑛 高莉 张学斌;拓展民族艺术教育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贺波 实习生 董华 罗乐;寄宿制——民族教育的希望[N];广西日报;2000年
7 伍文义;民族教育应具备大教育观念[N];贵州政协报;2000年
8 记者 许鹤;巩固“普九”成果 发展民族教育[N];吉林日报;2000年
9 记者 郑有义;宁夏着力提高民族教育整体水平[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沈路涛;中国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刘芳;枧槽苗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琮;大化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文芳;美国多元文化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登亮;当代文化变迁与教育的使命[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罗媛;拉萨市中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穆丹萍;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教育探析(1907年—1949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陆正东;美国中学历史学科中的多元文化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亚华;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6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90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