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03-23 12:58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校   陈 洁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受“华丽课堂”的影响,将数学教科书弃之一边,整节课都在运用多媒体,从新课到练习自始至终都没有让学生看一看书、读一读书;也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课本做练习题,最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把教科书当成了习题集。教师不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学生自然就不会阅读,更谈不上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中分依赖老师和家长,不会阅读审题,没弄清题目意思就盲目解题。有时教师布置的预习读书作业,学生也只是草率翻看,不加以思考。
     纵观这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不再是大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而是注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性解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细致审题,理解题目中各条件之间的联系,理清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深深感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一、明确阅读内容,找准阅读方向
      1.阅读教材文本
     苏教版数学教材是多位专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特别是低年级,很少以文字的形式来归纳概念、定义,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读懂图意,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看图、思考并解答;中高年级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以及重点语句,需要学生反复咀嚼,边读边想、做记号,以准确理解。
     另外课本中的“你知道吗”等课后阅读材料,不但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气息、历史文化韵味,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组织学生阅读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阅读理解各类练习题
     现用课本上的习题和学业水平测试题除用文字表述外,还综合使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并适当增加了一些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强,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不可代替学生阅读题目,而应该让学生自己读题,多读几遍,并画出题中有用的解题信息或圈出易扰乱正常解题的字、词、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阅读课外读物
     数学阅读不只是阅读数学教材,还应广泛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读物,如《趣味数学》《数学家的故事》《天天爱学习》(数学版)、《数学时代学习报》等,并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陪学生一起阅读。通过阅读这些有趣、具有文化价值的数学课外读物,逐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习中,不少学生计算题做得准确无误,但遇到解决问题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读不懂题目的条件,弄不清题目的要求,理不顺解题的思路,这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这就需要教师从培养数学阅读兴趣入手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真正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1.以“趣”激读,以“问”导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随着新教材的不断完善,现行苏教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所选取的数学素材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教材编排的形式上也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及解答过程,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平年、闰年》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阅读、自学:(1)观察1997至2008年2月这一时段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2)怎么辨别一个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3)为什么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呢?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思考,自主探究,在读题时就会抓住关键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逐步领悟数学阅读的方法。
      2.以“读”质疑,以“读”促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提出疑问,引发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考,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对于提出疑问会感到困难和不习惯,不知道提什么问题,一旦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了这个习惯,他们就会提出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四年级课本中有一道题:奶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10元,巧克力每千克2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通过阅读,主动思考,有的提出了用加法计算或减法计算的问题,有的提出了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的增加条件提出了多步计算的问题。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潜移默化,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一些奇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从而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对于类似的问题:游泳池泳道长40米,小明平均每分钟游20米,他游3个来回要多少分钟?学生往往列出算式:40×3÷20。对于这类数据简单的题目,学生常常是粗略地读一下题,忽略了“来回”这个词。试想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抓住关键词仔细读题、多读几遍,并画出重点语句,认识到“来回”也是一个要求,那么就不会出现上面的差错了。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为核心,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再到乐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点,数学课堂也才会更精彩。



本文编号:18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