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23 13:03
□南宁市宾阳县芦圩完全小学 钟 卫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对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发展智力大有裨益。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读悟结合
朗读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需要学生在深入分析和理解课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反复实践,才能读准、读好。如课文《草原》,老舍先生记叙了访问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展现了草原的秀丽风光和蒙族同胞的热情。一个“美”字把两者(风光美和人情美)完整地概括出来。整篇文章的朗读基调就应放在如何表现“美”上面。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天空明朗纯净,青草碧绿,泛着芳香,没有林立的工厂,没有密集的楼群,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无拘无束,置身其中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学生有了一种美的体验,一种对草原旖旎风光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候的朗读就能自然地流露出对草原的喜爱与赞美。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
二、指导学生掌握技巧
掌握朗读技巧,加强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掌握朗读技巧,不仅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会自觉地使用这些技巧,使口语表达更准确。一般的朗读技巧包括语言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语气的变换、节奏的快慢等,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指导学生朗读,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下面以《草原》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一)抓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一个句子的“句眼”,有效地把握“句眼”是理解句意的前提,是读好句子的关键。“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这个句子应抓住“既……又……”这组关联词和“惊叹、舒服”,用强调的语气来表现草原的独特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二)注意停顿。正确划分停顿是把握语句朗读节奏的前提,能使语言表达流利、顺畅。下面两句可以这样读:“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样划分停顿来读,就把蒙族同胞的热情充分表达出来,把主客之间的心灵相通展现出来了。
(三)掌握节奏。语句的快慢节奏和语气的强弱是语言感情色彩的表现,在朗读训练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初入草原……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这个句子以时间为序,从“出入草原”到“走了许久”,再到“快到了”,最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朗读时,可以先慢后快,并逐步加强语气,把朗读重点落在“主人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上,展现出蒙族人民的热情。
三、示范朗读
教师除了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范读,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到朗读的知识和技巧。
四、拓展训练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训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对文本的朗读训练经常会受到时间和文本材料的限制。只有将课堂内外的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朗读训练形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朗读素材进行训练。如学习了《草原》一课,除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描写草原风情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富有个性的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如《林海》《桂林山水》《青海高原一株柳》等。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交给技巧,示范朗读和加强训练是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本文编号:18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