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
本文选题:人类分层传播模式 + 认知派学习理论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摘要】:论文在国内学者陈琦等探讨建构主义学派内部分歧的基础上,结合“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及其“分层/透明”思想,从认知加工模型与“意义建构”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问题。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internal differences of constructivism school by Chen Qi and other domestic scholar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human delamination communication model 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stratification / transparency"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model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信息技术系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ECA030416,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 自治区教育厅资助的“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信息化时代分层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莫永华;寇冬泉;;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莫永华,石刚,彭月英;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整合学习理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朱芳红;;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对话”与幼儿语言的获得[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5 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04期
6 叶浩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戍;谢亚妮;;论大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建——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李镜;庞江夏;;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汪正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任俊玲;康海燕;马志峰;;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隐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4期
7 柳有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李蓉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02期
9 任玉梅;胡小伟;;建构主义指导下计算机课教学实践分析及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10 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淑娟;牛甫;;消费信任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丁玲;;建构主义理论对侦查逻辑教学的启示[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向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6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芳;网络教学师生互动平台应用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捷;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洋;引导发现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蓉;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重述对学生口语产出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6 程之颖;新课程高中物理光学内容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金芝;职教师资培训中双元制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松光;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伟;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钟志贤;我们离建构主义有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 莫永华;寇冬泉;;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叶浩生;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文静;社会建构主义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7 裴新宁;社会建构论及其教育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8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年03期
9 张博;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后现代幼儿教育观[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长亮;西方行为派和认知派学习理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关丹丹;张开;;问题解答过程模型对考试设计的启示[J];考试研究;2009年04期
3 莫永华;吕永峰;;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视觉理论的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1期
4 万明钢;当代西方认知派学习理论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5 康春花;采用LLTM作测量与认知结合研究的初步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莫永华,石刚,彭月英;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整合学习理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廖娓;;浅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8年02期
8 周薇;;赏罚与教育——现代学习心理学赏罚观的启示[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赵丽霞;;学习理论流派及其教学设计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陈泽川;;试论西方两派学习理论的基本分歧和相互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孙娟;;一个新的测量过程框架——对引入认知加工模型的再思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莫永华;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学习理论中的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整合[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84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08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