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行业资讯,新晨阳光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16-12-13 20:35

  本文关键词: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关于我们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2001年,我国启动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任务。笔者认为,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所有学生提供自由的无边界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得到优质的发展。而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与之全面深度融合;要变革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角色、课程结构、教学结构、组织结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教育系统各方面和各环节,都将迫使其他方面其他环节作出相应变革,任何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的因循守旧都将阻碍整个教育系统的任何变革甚至使其瘫痪。

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互联网能为学习者提供海量的教育资源,科学建设并利用好在线教育资源,不仅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还能促使全社会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育人手段。

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Coursera、Udacity、Edx等慕课平台风靡全球,对重塑全球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翻转课堂传入我国后,重庆市聚奎中学于2011年率先进行了试验。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成立了C20中小学慕课联盟,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大大推进了各地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慕课的实践。

目前,微课的发展已经到达一定的层次,基于微课的学习和研究网站大量涌现,为大批优质微课资源的上传提供了平台支撑。之后,伴随微课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逐渐认同并积极参与开发微课,同时,微课也逐渐受到高校专家和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各地信息技术协会和刊物、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教育投资与开发商们纷纷举办各种各样的微课程培训、研讨,微课大赛的活动也此起彼伏,席卷全国的微课程热一浪高过一浪,促进了人们对微课更深入的研究。

虽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某一个(至多某部分)知识点,但微课在帮助学生建立所学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方面先天不足,难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从而无法支持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自身节奏完成整门学科的个性化学习,无法满足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并按自身节奏学完一门在线课程的选择性需求,不能完成常态学校教学需要。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的翻转课堂基本上是建立在微课程基础上的零散的、无序的“翻转”,远远不能满足常态的、系统的“翻转”要求。

笔者认为,微课由于其自身的非系统性和非结构化以及评价的不完善性,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慕课作为一种较为系统和成熟的资源框架,整合微课资源,将能更好地支持翻转课堂。

二、 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1、 慕课及其发展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音译,2012年,MOOC浪潮席卷全球,获得了极高的媒体关注度,纽约时报甚至将2012年称作“MOOC之年”,有人甚至预测“MOOC将完全取代大学”。

我们所理解的慕课是基础教育中的MOOC,故对有关高等教育中慕课的发展现状文章不做赘述。慕课平台中的主要元素是有组织的微课,并配以小测试和实时解答,在系统完善性方面体现了慕课的特征。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了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只有全部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最终会有来自教师或学习伙伴的解答。

目前在基础教育中盛行的慕课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的C20联盟为主。这对引领、推进我国中小学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影响深远,主要形式是通过发起微课大赛汇集了大量微课。虽然这些微课能支持碎片化在线学习,但缺乏系统性的微课无法自动形成一门相对完整的在线课程,无法满足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并按自身节奏学完一门在线课程的选择性需求,不能满足常态学校教学需要。另外,笔者调查发现,许多一线教师在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也感到缺乏大数据生成与挖掘支持,零星、无序、低效的翻转课堂更多地体现了辅助教学的形式意义,对彻底颠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能为力。可见,虽然C20联盟做了较多努力,将知识大单元划分成小知识点,而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是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这种形式虽然综合考虑了教师的实际因素,并在短期内使知识系统化,但是由于不同教师的自身风格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难免会受到影响。

2、 翻转课堂内涵解析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目前有多种版本,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1)维基百科的解释,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学习形式,学生通常在家通过在线观看视频讲座学习知识内容,而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完成作业。与传统课堂的讲课相比,学生与师生的互动更富个性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2)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高等教育版》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3)我国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比较而言,第二种定义更强调课堂内外的在线学习与讨论,更符合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要求。因此,笔者倾向于该定义,在该定义中,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和阅读电子书等形式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在线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习者交流。在课外,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3、 翻转课堂类型及其实施

从翻转课堂定义入手,即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在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下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中美两国的实践研究证明,尽管翻转课堂实践研究时间不长,但它巧妙地变革了学校教育结构,给师生角色、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赋予了新内涵,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如表1所示。笔者认为,我国的中小学大力推进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不二选择。

有关翻转课堂的实施,有研究者认为,主要涉及三种形式:家校翻、校内翻、课内翻。

第一种“家校翻”,即和国外的做法一样,学生学习慕课里的课程、做练习,到课堂上讨论。

第二种“校内翻”,即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学校内完成,只不过分成两次课来做。第一次课在机房看微课和学习资源,第二次课回到教室进行讨论(这里说的两次课可以不连堂)。这是我们首推的做法,适用面较广。

第三种“课内翻”,即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操作比较便利,教师自己就可以掌控。不过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于有较好软硬件平台支撑的经验型教师。

三、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

1、 什么是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是“家校翻”的一种体现。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它是指将慕课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框架来开展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慕课,,包括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作业和进行课中的测评、讨论、交流、展示、评价等活动。个性化学习不是说说就可以解决问题,要使个性化学习最高效化,光靠提供资源恐怕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外可自由选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课中可选择参加不同主题(问题/项目)的课堂讨论交流,就是所谓的“家校翻”模式。其途径为一是多做微课,丰富慕课体系,让学生自己选看。但这需要大量的优质微课,短期内无法解决;二是在慕课系统中采取同侪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部分的工作,已经有不少实践,如“小组合作学习”、“练评讲教育模式”等,从多数教师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的方法和能力还明显不足,至少在我们的项目里,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2、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

(1)慕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根据布鲁姆对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后来,安德森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提出修订。安德森不仅将认知维度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阶段,还在知识维度中增加了元认知知识。安德森认为“理解”的使用更广泛,而“创造”研究与实践似乎更加复杂、不确定。安德森强调,在认知过程维度中,有证据证明前四个阶段构成积累性层级结构,但后两个(评价与创造)缺乏直接证据。安德森特别强调认知科学在教育中日益重要,指出修订主要考虑中小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兼顾教师。然而,尽管安德森是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使用40年之后对其提出的修订,修订也有很多变化,但主要体现在分类表的变化。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课前丰富的在线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完全自主,课中学生可选择参与课堂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包括成果展示)、评价(包括学生互评)等学习活动发展高级思维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学习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生成反映自然状态下学生自主学习轨迹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挖掘不仅能准确地揭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效率,还能帮助教师高效掌握需在课中通过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合作探究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为有的放矢地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集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于一体,为学习者发展兴趣爱好、自定节奏学习和将更多时间与精力用于发展自身的高级思维能力(包括创造力)提供强大的系统化平台支撑。宏观上讲,对学生群体乃至一代代人来讲,他们完全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发展高级思维能力上,大面积提高创新型人才的产出。

(2)慕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更能够实践“精熟教学法”。翻转课堂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而差异化教学是早在1922年就由美国教育实验家沃什伯恩(CarletonWolseyWashburne,1889-1968)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即“温内特卡制”(又称“温内特卡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被称为“精熟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只要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知识,任何学生都不会掉队或成绩不佳。”当年,温内特卡计划引起了极大轰动,用于学生自学的教学参考书供不应求。所有的实践与研究都证明,与传统课堂相比:①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②能缩小学得慢的“后进生”和学得快的“优等生”之间的差距,同时不会减慢“优等生”的学习进度;③老师更喜欢上课,并且更加认可自己作为教师的重要性;④学生更能掌控自己的学习;⑤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负责。一句话,沃什伯恩创立的这一教育体制能够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实现对知识的同等水平的掌握。然而,没过多久,精熟教学法就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乃至彻底抛弃。究其原因,一是精熟教学法需要为学生提供花费巨大人力财力的纸质学习资料,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低下限制了这一新教育理念的普及;二是精熟教学法需要教师掌握多种不同技术和技能,师资培训障碍使大量教师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三是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跟不上精熟教学法的要求,导致这一颇具威胁性的新潮想法在数不胜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排斥与围剿中难以为继,最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事实上,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实施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成果看,已经总结出以下七方面成效,即:①学生学业质量明显提升;②学习动机显著增强;③师生关系更加密切;⑤学生学习更加自主;⑤学生的纪律问题明显好转;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升;⑦家校关系更加密切。这些成效的取得,又进一步推进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发展。

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如前所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可选性、学业轨迹生成及大数据挖掘、学习效果的在线反馈与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作为弥补,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较好地满足了(课前、课中)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笔者在“双主教学模式”基础上,吸取Talbert翻转课堂结构核心要素,提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

课前,教师(团队)在调查研究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把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项目/掌握的知识)融入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在线作业)中。需强调的是,在分析学习需求过程中,笔者倡导从现实生活中或项目中发现学习需求,反对脱离社会实践为培养“书呆子”铺路搭桥。在规划、设计、制作教学视频时,一要明确学习目标及内容;二要兼顾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为学生课中“走班”创造条件;三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学习方法、过程与效果不同),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多彩、门类繁多的在线课程,如MOOC;四要能记录学生自主学习轨迹,生成样本数据。如果学生在线作业未达标,系统会自动聚合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矫正性学习,之后再完成自主学习评价,直至达标方可进入课中教学活动。尽管每个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所付出的时间有差异,但如此能确保所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并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课堂是师生讨论交流互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主要场所,而不同课堂的师生研讨主题不一。学生可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堂研讨主题。

在课中,首先进行的快速少量测试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还有助于呈现需要大家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而通常情况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五花八门,而课中时间极其有限,教师需引导学生对众多问题进行梳理、聚焦,找出关键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研讨,一般性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疑难问题由教师指导解决;最后,学生需通过研讨成果的报告、质疑或评价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拓展创新能力。

五、问题讨论

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领域,把学习者从追求考试成绩或学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是彻底落实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在互联网时代,高品质的教学视频虽能解决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内容问题,但缺乏慕课支撑的翻转课堂,即没有可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在线课程,将无法取得常态化的翻转课堂实效,重塑学校教学结构就是一句空话。换言之,在线课程的多少和优劣,将直接决定翻转课堂的实效,决定能否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决定能否大面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是现代学校不可或缺的新型教学模式。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研究实践亟须探究并明晰以下几方面问题:(1)慕课、翻转课堂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2)慕课、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益与学生年龄之间的关系;(3)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之间的关系;(4)教师角色转化与多师同堂的关系;(5)在线学习的副作用问题;(6)推进慕课、翻转课堂与变革其他教育要素的关系;(7)推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与社会、社区、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的关系等等。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有效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学生实现了从“被动、依赖、统一、虚拟与认同”的传统学习方式向“主动、独立、独特、体验与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以前更加深刻,实现了学生在作业、课堂任务、实验和考试等诸方面对自己负责。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最需要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任何一个课堂,且不需要更多金钱的投入。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本文关键词: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2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