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中学生焦虑障碍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19 10:18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障碍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对77例中学生焦虑障碍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家庭环境量表(FE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回归和路经分析。结果:焦虑障碍组乐观因子分低于对照组(8.1±3.1/12.0±2.1,t=-10.5,P0.01),且焦虑程度与乐观因子呈负相关(r=-0.57,P0.01);焦虑障碍组D型人格量表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分高于对照组(14.4±5.2/5.9±4.6,t=11.7,13.1±7.3/8.5±5.5,t=5.0,P0.01),焦虑程度与消极情感呈正相关(r=0.69,P0.01);焦虑障碍组家庭亲密度(5.7±2.5)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7.4±1.8,t=-2.7~-5.3,P0.01),焦虑程度与亲密度呈负相关(r=-0.48,P0.01)。消极情感、亲密度依次进入焦虑障碍的回归方程(β值=0.56、-0.26),其中消极情感对焦虑障碍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结论:中学生焦虑障碍可能是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D型人格对焦虑的影响值得关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disorder, cognitive tendency, D personality and family environment. Methods: 7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and 108 healthy controls were assessed with (CAOT), D personality scale, (DS),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AS).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d roa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score of optimistic factor in anxiety disorder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8.1 卤3.1 / 12.0 卤2.1),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xiety and optimistic factor (r ~ (-0.57) P _ (0.01).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 of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 in anxiety disorde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4.4 卤5.2 / 5.9 卤4.6), 13.1 卤7.3 卤7.3 / 8.5 卤5.5 / 5.0, respectively (P0.01), and the scores of social inhibition in anxiety disord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4.4 卤5.2 / 5.9 卤4.6).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xiety and negative emotion (r = 0.69, P 0.01). The scores of family affinity in anxiety disorder group (5.7 卤2.5)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4 卤1.8),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xiety and affinity (r ~ (-0.48) P _ (0.01). Negative emotion and affinity enter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anxiety disorder (尾 = 0.56- 0.26), in which negative emotion had direct effect on anxiety disorder. Conclusion: anxiety disorder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y be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type D personality and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D type personality on anxiety is worthy of attention.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呼和浩特市精神康复医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勇;张亚林;邹韶红;李恒芬;;D型人格量表在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2 戴文献,王广吉,张继山,齐娅贤;情绪障碍患儿家庭环境父母心理状况及养育方式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年01期

3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1期

4 张晓庆 ,王克明 ,韦邦贵 ,顾庆翠 ,万兴松 ,李泽爱 ,田敏华 ,杨佩玲 ,陶领知 ,费龙才;合肥市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胜利;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2 阳德华;青年焦虑情绪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杨杏;对当前农村与城市初中生学业成绩归因现状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4 尹斯年,朱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体育教学优化对策[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张彩虹,曹和安;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05年03期

7 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8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朱跃华;张载福;邵海燕;黄恩;胡纪明;尹浩冰;余柳霞;王卫平;;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12期

10 刘欣;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朱泳;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篮球运动参与程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明睿;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王纯;抑郁的无望感/自尊理论与归因训练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包华;内化与外化问题行为中学生的归因特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颖;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及其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慧琴;忻仁娥;林霞凤;;全国22省市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之二——4727名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1993年01期

2 孙凌,周天红;8~15岁儿童少年抑郁症状现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3 夏朝云;强迫症状问卷对大中学生的评定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年03期

4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5 李占江,王极盛;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6 宋燕华,,张津萼,李淑然,姚贵忠,唐宇,李箕君,高成阁,王文锦,孟薇,王捷;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付曼;陈晶琦;肖晚晴;马亚婷;张曼;;小学生同伴暴力发生现状及与暴力信念和相关技能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6期

2 马平;;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解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明;;焦虑与焦虑障碍的心理生理学机制及干预策略[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凯;宋平;苏林雁;;206名7-10岁儿童焦虑障碍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毕玉;王建平;杨智辉;王玉龙;;行为抑制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预测及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海燕;宋志一;邓芸菁;;网络即时聊天情境中早期人际知觉与选择特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郭小朝;刘庆峰;王嫣嫣;熊端琴;苏芳;郑挺;;汶川地震100天后救援者心理创伤症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兴华;钱铭怡;周晓林;;非临床焦虑个体对威胁性线索注意偏向的习惯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丽颖;杨蕴萍;;父母养育方式对焦虑谱系障碍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徐俊冕;;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梅琳;;老年人群中失眠和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雅文;杨蕴萍;姜长青;;米隆临床多轴问卷(MCMⅠ-Ⅲ)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师 袁浩龙;自我识别焦虑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丹;当焦虑已成流行……[N];健康报;2008年

3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公共卫生部主任 马弘;抑郁症常表现为躯体不适[N];光明日报;2007年

4 刘芳;心理疾患:都市健康的隐形杀手[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瞿剑;近1/5的人对非典过度恐慌[N];科技日报;2003年

6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乔慧芬;他到底得了什么病?[N];南京日报;2008年

7 保健时报记者 初铭宇;不该忽略的儿童情绪[N];保健时报;2006年

8 施承孙;当你焦虑时怎么办[N];健康报;2000年

9 本报综合;人到中年最易患精神疾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白领当防焦虑症[N];丽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世昌;儿童受虐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金霞;4-6岁儿童的焦虑、人际认知问题解决及两者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艾明;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温洪波;医学新生多项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张莉;长治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5 郑玉萍;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的结构和相关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江巧瑜;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量表的研制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周敏;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心身反应特点及其与应激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周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杨晓来;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86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86784.html

上一篇:歧路亡羊话课改  
下一篇:和谐教育新论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