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学习的课堂文化建设
[Abstract]:Classroom, as an important field for students to grow, regulat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Dialogue learning is based on equal dialogue,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intelligence, on instrumental learning and on creating meaning.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follow dialogue to construct cognitive concept, advocate generative thinking, build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eek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or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so as to rebuild classroom culture and make classroom become a field for listening to students' voices. Promoting the field of students' wisdom, learning the field of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and taking care of the field of students' lif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3 吴也显,刁培萼;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薛琴;;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讲授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杨勇;;教育:成为你自己——人与教育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朱昌流;;《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许世平;;课堂教学生命流失现象及其成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程广文;论数学课堂交往语言条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睢萌萌;;大学英语幽默教学法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方英;;“双栖型”女性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的分化[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樊洪明;谢静超;赵耀华;全贞花;;浅谈主体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李克勤;;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8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殷建华;走向教育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慧;大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新荣;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姜锐;教师应对幼儿违纪行为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彩华;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9 顾冬梅;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能力培养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雪芬;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伯特·W·康奈尔,李复新 ,马小梅;教育、社会公正与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2期
2 石鸥,张倩;网络教学的潜病理及其对策分析——网络教学三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依初;;课堂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8期
2 刘学智;;以文化之 美好和谐———谈课堂文化的重建[J];甘肃教育;2011年17期
3 董丽;;浅谈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14期
4 袁银宗;;课堂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成之我见[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年12期
5 陈善峰;;刍议课堂文化“四重过”[J];新课程(教师);2008年04期
6 李玉新;;在自主发现中落实课堂文化[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10期
7 周淑君;;在阅读教学中构建课堂文化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2期
8 杜德栎;;课堂文化密码面面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9 陈黎明;;独特而精彩的杜郎口课堂文化[J];语文建设;2008年Z1期
10 明庆华;王洪川;;构建快乐的课堂[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窦步云;;课堂,永远为学生而选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宋晓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兰英;;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海燕;;激情,演绎美术课堂的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6 邓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黄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杨大千;刘彦红;;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之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付桂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质与量研究结合的突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富斌;;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教学——对高中政治新课程和谐教学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树伟;一个人的反思和教育的梦想[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李彦平;鄂旗努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 严寅贤;学生自主发问的“美式”课堂教学值得借鉴[N];光明日报;2010年
4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鄢陵县初级中学 闫军超;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N];学知报;2011年
6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超良;市一中教学改革推出新举措[N];湘潭日报;2006年
8 南京体育学院附中 韩明忠;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杨军红;牵手引领 践行反思[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徐丽华;地理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N];伊犁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4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语文课堂文化生成性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辛少瑜;初中课堂师生冲突的归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英明;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静静;课堂教学文化的批判与建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谷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玲;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康舒;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素苑;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树雷;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柳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6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9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