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硕士与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01 14:46
【摘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对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还能促进中学教学改革、提高中学教育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本文针对社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的现状,从教育硕士的内涵、作用和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此促进社会对教育硕士的了解、认识教育硕士的重要作用,从而推进教育硕士的发展。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education can als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middle schoo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ety'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master's professional degre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so as to promote the socie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so as to promote the socie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ster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4;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常晓华;沃尔玛企业文化探秘[J];商业文化;2000年02期

2 狄影;沃尔玛成功的秘诀[J];政策与管理;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宁德煌,张晓霞;沃尔玛营销战略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李俊宏;;论沃尔玛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J];中国市场;2007年Z1期

3 朱桂平;现代企业大客户管理部的运作与完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年09期

4 毋兆鹏,焦黎;GIS在乌鲁木齐旅游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赵海燕,王吉恒;从沃尔玛零售连锁集团的成功中解读“以人为本”战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欣迪;塑先进企业文化,,铸企业发展之魂[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2 蔡琳;宁波丽缘公司管理伦理的现状及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宇;冯明发;路勇;;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龙伟健;;论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中“思、辩、导、演”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泽华;;论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要素[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4 柳新;; MEA:中国教师的“黄埔军校”[J];师道;2002年03期

5 陈明霞;;对教育硕士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6 刘修春;;教育硕士培训是培养高层次中学教师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7期

7 王有亮;张喜荣;张键楠;;改进教育硕士招生制度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8期

8 ;中国EDM教育十周年纪念活动征稿启事[J];中国教师;2007年06期

9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山东教育;2008年17期

10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十周年庆祝大会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京举行[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兴黔;;发挥结构设计竞赛作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赵月飞;;灰色聚类法在军校学员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宫芳;;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4 廉凤梅;季贵斌;侯永强;;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刘晓敏;;国家创新能力预警研究初探[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陈小刚;陈俊风;林善明;;《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培霞;;浅析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术峰;;健康的心理,创新的摇篮[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候玉奇;;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马龙;贾继伟;刘爽;;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军、特约记者 何天进;第二炮兵某训练团内挖外延提高教学能力[N];解放军报;2005年

2 鲍伟忠 马军利 文超英;既当单项尖子 更当全能标兵[N];战士报;2006年

3 大阪;日重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通讯员 许才田;州人事局采取措施推进“双语”教学[N];克孜勒苏报;2006年

5 郭志宏;架设长梯好登高[N];人民武警;2009年

6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张在新;开放式作文:如何考查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光纤惯导公司总经理 王巍;以原始创新能力立足市场[N];中国航天报;2007年

8 闫庆玲;周鹏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金昌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敬;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十强”新鲜出炉[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普林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N];伊犁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涛;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沙里;中国和也门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丽伟;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凌;基于DEA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宋志红;企业创新能力来源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邓立治;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雷小毓;产业集群的成长和演化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张旭;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吕一博;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延松;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吉祥;中学化学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秀峰;初中数学活动教学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童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蒋冰峰;大学物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云姝;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正荣;基于创新视角的区域竞争力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整合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阎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吕绍锁;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97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97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