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农村校本课程开发与新型农民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5-28 01:58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大量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抉择,开发农村校本课程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开发农村校本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要整合当地的课程资源,同时还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new farmer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cultivation of new farmer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rural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new farmers. In order to develop rur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oncept, then integrate the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master the technology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黄淮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余庆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限制因子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2 杨玉相;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问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王倩;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课程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黄聪敏 ,陈奇榕;台湾农业推广教育及启示[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3年04期

5 蒋士会,陈朝晖;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概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裕元,邵明安;中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与农业发展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04期

7 张人利;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1期

8 崔允o7;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一种分析的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9 付雪凌;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2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2 李向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3 任亮;试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三农”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宝玺;地方课程政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秦文利;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北临漳县、张北试区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岳燕;兰州市h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新月;若干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与农业教育互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朱银芳;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9 吴绪平;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旭;校本课程开发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挑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新;;“三进”并举 有效实施校本课程[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2 杨庆余;;学校开发多样化课程的目的何在——另一个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开发[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3 肖龙海;;论“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4 王中华;熊梅;;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F小学为个案[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5 车树国;;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界定的质疑[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6 岳蒙;熊伟;;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传承;2011年14期

7 何贤富;;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1年10期

8 祁萌;;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过程中的教师参与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9 汪佐丽;;浅谈乡村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10 李亚丽;;试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宁;;西部(西北地区)优先发展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及其途径的探索[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丰子义;;浅谈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志伟;赵冬梅;;我的乡村教育观——让科学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张顺畅;;浅论新农村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玉洁;刘莹莹;潘娟;杨焱;唐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农村教育水平滞后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天雄;;增加西部农村教育投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8 张泽容;樊德才;;《整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山区农民健康卫生教育研究》的实践与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9 黄仁跃;;对云南农林教育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程斯辉;;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社区的中心[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单江新;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0年

2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o7;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吴刚平;背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主任 张們;校本课程开发三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古宁;我市部署建设现代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N];嘉兴日报;2007年

7 记者  应丽斋 见习记者 俞佩忠 秀洲区委报道组 吴桂潮;这里的教育缘何能打动人心?[N];嘉兴日报;2007年

8 广东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继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省政协常委 李季仁;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应置于首位[N];光华时报;2007年

10 梁涛 张慧;省人大代表结束教育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研[N];太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丽敏;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献忠;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丽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连锋;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胥永华;论系统管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赫慧;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仲丽娟;校本课程开发情境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文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丽娜;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6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86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