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小学高年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5-26 05:31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学业任务的加重,在心理层面上需要更多的外界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指个体对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的主观评价,即个体有被理解、被支持的主观体验及对此的满意度。良好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与此同时,随着学习情境中成败经历的增加,如何进行学业成败归因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主观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本研究选取选取洛阳市两所城市小学,两所农村小学高年级共1000名学生,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运用SPSS22.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处理分析方法。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年级、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班干部经历上存在差异;(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归因方式以内归因为主,且不同性别、年级、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班干部经历的小学生归因方式存在差异;(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整体状况良好,且在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与班干部经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5)内归因与外归因均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归因方式间接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研究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及策略:多方面提高小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引导小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强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蕾;卓美红;;积极归因与大学生感戴: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年11期

2 刘晓利;林立强;卢国华;孙宏伟;;大学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10期

3 祝丹丹;;中学生归因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年05期

4 林静;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5 贾文静;郑维廉;冯胜闯;;8~13岁儿童的归因风格特点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12期

6 刘影;刘佳佳;张扩滕;龚少英;;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7 叶宝娟;胡笑羽;杨强;胡竹菁;;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效能和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J];心理科学;2014年02期

8 乔娜;张景焕;刘桂荣;林崇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师支持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5期

9 孙仕秀;关影红;覃滟云;张露;范方;;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单志艳;;小学生师生关系、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敏;初中生自尊对情绪智力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赵鹏珍;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沈俊娟;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邱雪艳;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相关性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游轶;小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意识现状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韦唯;中学生学业归因、学业效能感和学业求助行为关系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白荣;中小学生学业情绪、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黄yN;小学高年级英语学习效能感、归因方式与英语成绩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艳艳;小学高年段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及其归因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杜凌云;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与归因风格、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1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681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