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教育观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5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少范;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国的教育传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年12期
2 张蕾磊;;通识课上学到方法[J];大学生;2016年23期
3 李元辰;;教育面向未来的几点思考[J];未来与发展;1987年01期
4 郑礼;因材施教古今观[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3期
5 李兆良;浅谈传统教育与教育传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程斯辉;对“五四”时期教育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7 杨斌;;论教育传统的扬弃[J];教育评论;1989年06期
8 刘金生;;善待教育传统[J];天津教育;2009年04期
9 霍雪涛;;论中国经学教育传统的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俸军;;“听话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背道而驰[J];四川教育;201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祥民;;语文基础教育应珍视民族教育传统[A];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2019年
2 卢美松;;从福州教育传统看闽都文化的实质[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3 张雪蓉;;试论先秦儒家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中西比较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国庆波;;青年校长的职责是校园文化的继往开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陆石彦;;中华传统美德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A];“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扬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张弓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玉能;以审美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6年
2 沈惠祥;实施“难忘教育” 达到“教育难忘”[N];江苏教育报;2017年
3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励精图治、遵循规律,发展公平优质的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7年
4 余庆;教育启蒙的中国语境[N];中华读书报;2017年
5 李林;对中国教育传统“欣赏”与“批判”兼存[N];解放日报;2017年
6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秦春华;被脸谱化的中西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6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芬兰研究中心 李颖 副教授 芬兰坦佩雷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蔡瑜琢 副教授;芬兰教育:人与社会最好的匹配[N];中华读书报;2018年
8 吉林师范大学 赵宏;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教育传统的碰撞与融合[N];吉林日报;2015年
9 吴灿然;重拾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李清雁;聆听教育的第三种声音[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秀香;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宏娟;习近平教育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2 刘春丽;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家教育文物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3 郭新;论日本中学心灵教育[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蔡志峰;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反思和超越[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璐;初中艺术性教育惩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戴婉莹;明治前期(1868-1886年)日本女子教育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7 毛治宦;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8 逄,
本文编号:2681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68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