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我不在乎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教育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6:28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是指在大部分课堂时间里,智识和真心与当前认知任务保持着一定距离,长期而持续地处于一种非参与状态,但并未对其他学生、教师以及教学造成影响或干扰的学生角色。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成绩较一般学生稍好,由于其自身的课堂非参与性和无干扰性,主动或被动地安静游离于课堂中心,他们逐渐为教师所忽视,为同学所遗忘。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每一个学生,当然也包括安静的课堂游离者。以人为本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中,第一步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安静的课堂游离者由于远离了课堂教学中心,理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学习、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和观察、反思学生课堂状态的基础上,本文对安静的课堂游离者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其学习成绩作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本文以狭义的安静游离者,即成绩较好的安静游离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他们的主要特征:较好的成绩、非参与性、无干扰性以及情境动态性。此外,根据不同维度,笔者将安静的课堂游离者划分为十种类型:自发和有意游离者、显性和隐性游离者、连续型和间歇型游离者、选科式和全科式游离者、内源型和外源游离者。笔者对来自不同地区、...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意义
(一) 丰富游离者的内涵与有关研究领域
(二) 为研究对象发声并促其回归课堂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 “游离者”的研究概述
(二) “类似游离者”的研究概述
(三) 已有研究简评
三、研究方法选择
(一) 教育叙事研究
(二) 研究思路的构建
(三) 亲历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章 偶然的相识
一、与黎晚的偶然
二、慢慢觉知
(一) 游离者的样子
(二)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的识别
(三) 本文的安静的课堂游离者
第二章 沉静与桎梏背后的“孤独求解”
一、情境:黎晚和她的自律班级
二、游离之始:没有人懂我
(一) 课堂上的“我”
(二) 桎梏
(三) “难打”的招呼
三、遭遇:被边缘化
四、未来:简单规划
五、他者眼中的黎晚
六、探寻:黎晚安静游离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 给予独特关心
(二) 尊重:及时回应
(三) 进行人际交往指导
第三章 矛盾与误解中为“存在”而斗争
一、情境:陈艳和她的寄宿中学
二、游离之路:复杂的生活
(一) 无法摆脱的“惯性”
(二) 怨恨
(三) 原生家庭
三、遭遇:矛盾
四、未来:一直走下去
五、他者眼中的陈艳
六、探寻:陈艳的安静游离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 加强家校沟通与共育
(二) 保护隐私,不伤自尊
(三) 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四) 抛弃“比较”,让“她”存在
(五) 引导集体舆论,优化班级人文环境
第四章 在落差与压力下寻求归属与未来
一、情境:岳东及其插班
二、游离之因:新环境新挑战
(一) 心的归属
(二) 别处的风景
三、遭遇:不平
四、未来:不是梦
五、他者眼中的岳东
六、探寻:岳东安静游离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 适应新环境,增强归属感
(二) 注重提升学生的注意品质
(三) 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第五章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背后的审思
一、变与不变:对安静游离的思考
(一) 为何必须转变学生的安静游离状态
(二) 别说我不在乎:安静游离者不变的心理诉求
二、面对:对回归课堂的审视
(一) 认识你自己:参与者与旁观者双重视角
(二) 沉浸课堂:融入式体验
(三) 平等爱前提下注重情感倾斜
(四) 建构人文关怀型的班集体
(五) 重拾“人是目的”的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附录一: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访谈提纲
附录二: 班主任/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家长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8237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意义
(一) 丰富游离者的内涵与有关研究领域
(二) 为研究对象发声并促其回归课堂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 “游离者”的研究概述
(二) “类似游离者”的研究概述
(三) 已有研究简评
三、研究方法选择
(一) 教育叙事研究
(二) 研究思路的构建
(三) 亲历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章 偶然的相识
一、与黎晚的偶然
二、慢慢觉知
(一) 游离者的样子
(二)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的识别
(三) 本文的安静的课堂游离者
第二章 沉静与桎梏背后的“孤独求解”
一、情境:黎晚和她的自律班级
二、游离之始:没有人懂我
(一) 课堂上的“我”
(二) 桎梏
(三) “难打”的招呼
三、遭遇:被边缘化
四、未来:简单规划
五、他者眼中的黎晚
六、探寻:黎晚安静游离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 给予独特关心
(二) 尊重:及时回应
(三) 进行人际交往指导
第三章 矛盾与误解中为“存在”而斗争
一、情境:陈艳和她的寄宿中学
二、游离之路:复杂的生活
(一) 无法摆脱的“惯性”
(二) 怨恨
(三) 原生家庭
三、遭遇:矛盾
四、未来:一直走下去
五、他者眼中的陈艳
六、探寻:陈艳的安静游离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 加强家校沟通与共育
(二) 保护隐私,不伤自尊
(三) 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四) 抛弃“比较”,让“她”存在
(五) 引导集体舆论,优化班级人文环境
第四章 在落差与压力下寻求归属与未来
一、情境:岳东及其插班
二、游离之因:新环境新挑战
(一) 心的归属
(二) 别处的风景
三、遭遇:不平
四、未来:不是梦
五、他者眼中的岳东
六、探寻:岳东安静游离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 适应新环境,增强归属感
(二) 注重提升学生的注意品质
(三) 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第五章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背后的审思
一、变与不变:对安静游离的思考
(一) 为何必须转变学生的安静游离状态
(二) 别说我不在乎:安静游离者不变的心理诉求
二、面对:对回归课堂的审视
(一) 认识你自己:参与者与旁观者双重视角
(二) 沉浸课堂:融入式体验
(三) 平等爱前提下注重情感倾斜
(四) 建构人文关怀型的班集体
(五) 重拾“人是目的”的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附录一: 安静的课堂游离者访谈提纲
附录二: 班主任/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家长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82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8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