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生涯未决也就是决策困难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家长、咨询顾问和大学生本身所重视。以往相关研究已经考察了影响生涯未决的各种因素及方式,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用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四所高校的1111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其中603份用于积极生涯态度问卷和生涯决策困难问卷的修订,508份用于研究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亲子依恋总体质量较高,但父、母依恋有显著差异,,父亲依恋质量显著低于母亲依恋。生涯未决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在各未决类别中,生涯准备和生涯信息的缺乏比例较大,程度也较高。(2)大学生在缺少准备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缺少信息上有显著的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不一致信息上则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父亲信任可以通过生涯适应间接影响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此外,父亲信任还可以通过生涯乐观间接影响不一致信息。母亲信任则通过生涯适应影响不一致信息,通过生涯乐观影响缺乏准备。(4)父亲沟通可以直接影响不一致信息,并可以通过生涯适应影响缺乏准备、信息缺乏和不一致信息。此外,父亲沟通还可以通过工作市场知识来影响信息缺乏。而母亲沟通对不一致信息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生涯适应影响缺乏准备,通过生涯适应和生涯乐观影响信息缺乏。(5)父亲疏离对缺乏准备和不一致信息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可通过工作市场知识影响信息缺乏。而母亲疏离通过生涯适应和生涯乐观影响缺乏准备,并通过生涯乐观影响信息缺乏。(6)生涯适应和生涯乐观都可以直接影响缺乏准备、信息缺乏和不一致信息。此外,工作市场知识也对信息缺乏有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
【关键词】:亲子依恋 积极兰涯态度 生涯未决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9-19
- 1. 生涯未决9-12
- 1.1 生涯未决的概念9
- 1.2 生涯未决的类型9-12
- 1.2.1 水平模型9-10
- 1.2.2 基于生涯发展和人格变量的聚类分析的四种类型10-11
- 1.2.3 依据生涯决策困难类型的分类11-12
- 2. 积极生涯态度12-14
- 2.1 生涯适应12-13
- 2.2 生涯乐观主义13-14
- 2.3 对工作市场知识的感知14
- 3. 依恋14-15
- 3.1 依恋的概念14
- 3.2 依恋的质量与分类14
- 3.3 依恋质量对个体成长的影响14-15
- 4. 大学生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关系研究的现状15-19
- 4.1 亲子依恋与生涯未决的关系15-16
- 4.2 积极生涯态度对生涯未决的影响16-17
- 4.3 乐观主义与亲子依恋的关系17-19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和假设19-21
- 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9
- 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19-20
- 3. 研究假设20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4.1 研究目的20
- 4.2 理论意义20
- 4.3 实践意义20-21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21-43
- 研究一 问卷修订21-25
- 1. CFI积极生涯态度问卷的修订21-23
- 1.1 CFI积极生涯态度问卷概述21
- 1.2 修订方法21
- 1.3 效度指标21-23
- 1.4 信度指标23
- 2. 生涯决策困问卷23-25
- 2.1 生涯决策困难问卷概述23
- 2.2 修订方法23-24
- 2.3 效度指标24
- 2.4 信度指标24-25
- 研究二 大学生亲子依恋、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研究25-43
- 1. 研究方法25-26
- 1.1 被试25
- 1.2 测量工具25-26
- 1.2.1 自行修订的CFI生涯积极态度问卷25
- 1.2.2 自行修订的CDDQ生涯抉策困难问卷25
- 1.2.3 IPPA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25-26
- 1.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26
- 1.3.1 问卷施测26
- 1.4 数据统计工具:数据处理使用SPSS12.0和AMOS4.026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6-37
- 2.1 大学生亲子依恋的质量26-27
- 2.2 大学生生涯未决的水平27
- 2.3 大学生在生涯未决上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27-29
- 2.3.1 大学生在缺乏准备类别上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27-28
- 2.3.2 缺乏信息类别上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28-29
- 2.3.3 不一致信息类别上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29
- 2.4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生涯未决的关系29-37
- 2.4.1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缺乏准备的关系30-32
- 2.4.2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缺乏信息的关系32-34
- 2.4.3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不一致信息的关系34-37
- 3. 讨论37-42
- 3.1 大学生亲子依恋的质量37
- 3.2 大学生生涯未决的水平37
- 3.3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缺乏准备的关系37-38
- 3.4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缺乏信息的关系38-40
- 3.5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不一致信息的关系40-42
- 4. 不足之处与展望42
- 5.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8
- 问卷附录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仙;余毅震;刘卓娅;张萍;;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2 ;目光交流影响宝宝行为模式[J];幼儿教育;2011年1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雨红;;婴儿期亲子依恋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及智力促进[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王英春;邹泓;;亲子依恋和家庭功能对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岳永华;陈会昌;;儿童2岁时的亲子依恋与其4岁时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陈会昌;王树青;;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霞;邹泓;李文道;;大学生的爱情与亲子依恋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伍亚娜;雷雳;;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海娇;张文新;Doran C.French;田录梅;;青少年亲子依恋、友谊质量与内化问题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的自主性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的自主性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王莉;;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香;依恋: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徐青;父亲与孩子[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胥晓琦;婴儿让父母依恋有“高招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林洁莹;匠心在兹:儿童社会性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史玉根;成“人”比成“才”更重要[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朱敏 徐小龙;幼儿园网络课程建构的原则[N];光明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唐夏;解放孩子 捍卫童年[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父母都是心理师[N];浙江日报;2011年
9 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中学 王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分析[N];甘肃日报;2008年
10 全国妇联 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 民政部 卫生部 国家人口计生委 中国关工委;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N];中国妇女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3 周亚娟;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抑郁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秀;大学生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世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安琦;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亲子依恋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慧珍;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与亲子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丹如;4-5岁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其自我知觉及亲子依恋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杨堂英;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胡婷;初中生行为自主性的周期特点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玉廷;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乐华;初中生亲子依恋、元情绪和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立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8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