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理构造和培育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0 01:12
国家的兴衰命脉系于教育,教育的成败命系于教师。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左右着教育功能的发挥和人才养成的质量。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运用科学系统的思想方法,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分析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证考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凸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即既体现时代特征,又不与教师实际相脱节的双重研究效应。当前我国学界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话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也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的总体水平尚属分散、庞杂。理论研究的分散庞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指导上的缺乏和混乱。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反思和重建构成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溯源的基础上,深刻探讨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定位及其实践意义,重点剖析反思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具体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关系和与此关系相对应的实践误区。从方法、过程和内涵三大层次具体分析了当今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或培育途径。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进路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溯源
一、教师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界定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三、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定位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二、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
三、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推动素质教育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关系
一、主客体关系
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误区及其成因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误区
1、教学实践环节上的误区
2、基本关系认知上的误区
3、道德意识行为上的误区
4、群体道德规范中的误区
5、主体实践精神传扬的误区
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误区的原因
1、自身因素
2、社会环境诸因素
3、学校人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发展滞后
第三章 师职业道德的培育途径
第一节 创新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
一、利益表达机制
二、绩效评价机制
三、激励机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过程的培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职前培养
1、职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
2、职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职后养成
1、指导思想与职业目标
2、职业道德成长的规律分析
3、在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1、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制度
2、青年教师培养的“师徒结对制”
3、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4、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第三节 拓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教师职业道德惰感
二、教师职业道德理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78731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进路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溯源
一、教师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界定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三、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定位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二、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
三、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推动素质教育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关系
一、主客体关系
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误区及其成因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误区
1、教学实践环节上的误区
2、基本关系认知上的误区
3、道德意识行为上的误区
4、群体道德规范中的误区
5、主体实践精神传扬的误区
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误区的原因
1、自身因素
2、社会环境诸因素
3、学校人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发展滞后
第三章 师职业道德的培育途径
第一节 创新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
一、利益表达机制
二、绩效评价机制
三、激励机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过程的培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职前培养
1、职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
2、职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职后养成
1、指导思想与职业目标
2、职业道德成长的规律分析
3、在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1、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制度
2、青年教师培养的“师徒结对制”
3、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4、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第三节 拓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教师职业道德惰感
二、教师职业道德理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78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97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