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
本文关键词: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术界从体制、文化、资源等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了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非常有必要研究当前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及行动策略。本文从理性选择理论入手,在微观视角下研究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及行动,考察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利益诉求,探讨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微观运行逻辑和社会支持条件,以此丰富发展理性选择理论并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参考。 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在总体框架上,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问题的缘起、研究目的、文献回顾、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研究社会行动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学非常重视对个人行动的研究与分析,而我国对法人社会行动的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根据理性选择理论,,把学校作为法人行动者,并把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与利益诉求作为影响法人行动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根据经济、教育发展的特点,本研究把调查地点选择在山东省A市,以A市为案例深入分析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第二章,分析了学校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利益诉求,分为“地位界定”和“利益界定”两部分。在前部分,本文指出了学校是从“政策形式”向“政策规范”转变的关键环节;在后部分,指出学校处在国家与社会的张力之中,受到三种利益选择的影响。第三章,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分析发现:学校认同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这种认同并没有导致学校的积极参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倚重于“提高升学率”;学校对国家素质教育政策进行了“变通处理”,包括对素质教育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对测评的形式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应试化”等。第四章,分析了影响学校认知和实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认为,学校法人地位的不牢固、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校利益需求不协调是导致素质教育在学校难以开展的真正原因;提出了加强学校法人地位、提高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校利益相协调、通过渐进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第五章补论,着重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关键词】:素质教育 理性选择 法人行动者 政策实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01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导论11-23
- 一、问题的提出11-12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三、相关研究综述12-17
- (一) 素质教育的概念解析12-15
- (二) 素质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15-17
- 四、理论基础: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17-20
- 五、研究方法:实地研究20-23
- 第二章 学校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利益诉求23-28
- 一、地位的界定:从"政策形式"转化为"政策规范"的关键环节23
- 二、利益的界定:成本与收益23-28
- 第三章 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28-38
- 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28-33
- (一) 期待与认同:学校与国家、社会对"理想教育"期待的契合28-29
- (二) 迷茫:理想信念下的盲动者29-33
- 二、学校应对素质教育的行动策略33-38
- (一) 政策实施中的选择性执行33-35
- (二) 政策测评中的形式化35-36
- (三) 素质教育的"应试化"36-38
- 第四章 影响学校认知和行动的原因及相关建议38-47
- 一、影响学校认知和行动的原因38-44
- (一) 学校法人地位的不牢固38-40
- (二) 素质教育政策提供的政策空间40-44
- 二、相关建议44-47
- (一) 重视学校的主体性44
- (二) 构建与学校利益相协调的素质教育政策体系44-45
- (三) 提高素质教育政策的整合性和统筹性45-47
- 第五章 补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玲;翟艳男;杨坤;;浅谈高教的三维素质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2 方德光;体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探讨[J];引进与咨询;2005年07期
3 张凤芳;张艳;;试论开放教育中的素质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顾德文;张昕;;素质教育应贯穿于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之中[J];林区教学;2007年07期
5 王南华;;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校教材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7期
6 陈义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9期
7 张丽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8 张松才;;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分制建设的设计与实践——基于校本案例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汪广仁;创建中国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和学习教育新模式[J];贵州教育;1998年11期
10 肖啸空;;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小艳;;中国光谷建设的误区与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姚卫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职素质教育体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以灌;;陶行知的课程化素质教育体系[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刘巧蓉;;老年人隐性就业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正;;困扰老年人再婚的问题与老年人再婚的理性选择[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彭金荣;;流通企业并购的规模上限与理性并购[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熹;;论自然资源的物权法调整[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孙建波;;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叶树江;宋起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刘明钧;;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管理[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轶郎;增加长期国债比重是理性选择[N];发展导报;2001年
2 谭洪安;囤地或变相囤地是理性选择?[N];中国经营报;2007年
3 老骥;理性选择IT培训[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光荣整理;超越激情后的理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3年
5 随心所欲;理性选择存储卡[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燕农;制度化节水是现实的理性选择[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亚历山德罗·克莱里奇 龚坚 编译;提高能效——重振经济的理性选择[N];中国能源报;2009年
8 记者 高国华;QDII投资:理性选择才能无惧市场风险[N];金融时报;2007年
9 张晓辉 张一平;诚信创业: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N];证券日报;2003年
10 李培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的理性选择[N];中国改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贤峰;我国民营企业家政治行为分析[D];北京大学;2007年
2 王明生;国际安全机制与当代中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吴时辉;制度变迁中的感性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4 潘华;“选择”中的二元秩序与二元秩序中的选择[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张建伟;选择转换与融创[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6 李海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的制度化:从理性选择到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7 卡布尔(Brima Patrick Kapuwa);狭隘的和平构建:以联合国在战后塞拉利昂重建工作中的干预行为为分析案例[D];吉林大学;2012年
8 程春华;破产救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苏治;跨期条件下β系数时变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文彬;社会资本情境与个人选择行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胜;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君;农业劳动力的兼业性转移行为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许一波;转型与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约垒;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雷兵;乔恩·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及其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国强;贿赂犯罪预防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王东;颜村家庭养老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金良;全球化时代我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山西大学;2006年
9 赵永艳;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彩;合作博弈:国际冲突决策模式的理性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1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