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下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过度教育是指个体实际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其所从事工作的教育要求,它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讨论了过度教育的产生、影响以及个体所可能进行的逆向选择,并认为进行适当的制度创新可以减小过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 浙江大学卡特中心
【关键词】: 过度教育 逆向选择 制度创新
【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jqw179)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过度教育中的“逆向选择”二战以后,在发展经济的驱动下,各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使得教育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一现象就是所谓的“过度教育”。其具体地说,是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超出了自身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志军;过度教育:西方的研究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刘志业,栾开政,李卫东;教育过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孙志军;过度教育的经济学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1年05期
4 马永霞;“过度教育”的修正策略[J];教育评论;1999年01期
5 文冬毛;过度教育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确辉;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2 阮立华;;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赵修渝;白韶红;;中国过度教育现象的理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黄志岭;逯岩;樊小钢;;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5 王启万;王峰;;过度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6 刘艳辉;;教育过度与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1期
7 田永坡;;世界各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第一资源;2009年03期
8 徐敏;;直面过度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马桂兰;李静;;经济学视角下“过度教育”的多因素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5期
10 戴树根,钟秋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钢;鲍作臣;刘涛;;加强就业指导 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孔宇芳;;教育过度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文集[C];2004年
3 马佳宏;;我国劳动力市场演变下的教育结构调整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卫嵘;;浅析不同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过度[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远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中小学教育投入的水平与特征判断[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蔡文伯;王学峰;韩瑞娟;;新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协调发展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邝小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刘志业;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传伟;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北京奥运时期就业状况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陈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爽;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徐欢;政府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雷盼;国外高校毕业生失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肖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彬凤;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对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汪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结构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恒昌;若干国家过量教育的持久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翼翔;王学渊;;信息不对称下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2 周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变迁与结构性过度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盛世明;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避免“过度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1994年06期
5 唐建兵;对我国高等教育中“过度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从高校扩招和人才市场约束谈起[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胡相华;;过度教育谁之过[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年10期
7 何永娟;;国内外过度教育之比较[J];山西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8 张华;高牧原;;过度教育谁之过[J];教育艺术;2006年09期
9 盛世明;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郑磊;信息与过度教育——“考研热”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美;;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正平;;大西北经济开发的关键——制度创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刘吉发;;西部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钟卫红;;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合作:现状、挑战及建议[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赵文;;基于分工与协作的城市群制度探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侯冲;;论破产企业的创新能力[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蓉;;制度创新与生产力发展[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杜新波;;建立公司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社会性协业分业”理论的耕地生产经营制度创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钟国伟;钟仁昌;;现代医院制度建设:城镇医疗体制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难题[A];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孔丽频;制度创新为金融业发展再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郁鸿胜;城市群发展呼唤制度创新[N];市场报;2006年
3 吴学安;靠制度创新抚平数据失真之痛[N];中国信息报;2006年
4 蔡继明;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N];市场报;2008年
5 记者 陈宝树 通讯员 吕北回 王晓军 燕奇志;制度创新 搭起“惠民”金桥[N];金融时报;2008年
6 国开证券 王鹏;城投债危机无大碍 解决之道在于制度创新[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记者 邵涌河;推进制度创新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温暖[N];赤峰日报;2007年
8 彭兴庭;土地股份合作,,是制度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切实推进制度创新[N];浙江日报;2007年
10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以制度创新实现对外开放的跨越式发展[N];郑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文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宗杰;完善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肖诗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红丽;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系统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天宝;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姚顺波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朱斌;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建英;制度创新、人力资本与河北经济增长[D];河北大学;2004年
2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3 陈龙;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张文博;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及其结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琦;我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毛黎青;我国政府信用的经济学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妤丹;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丽;论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D];安徽大学;2004年
9 郭潜深;农民增收与制度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舒沁沁;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工业化突进的制度性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0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6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