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4-12-17 21:25
随着宽恕心理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心理学对宽恕的研究已颇具成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宽恕理论的不断发展,宽恕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中的应用,且扩展到临床医疗和社会问题研究中。近些年来,政治学,管理学等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都开始对此研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其成果也已延伸到教育领域,教育宽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正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尝试将宽恕理论中的宽容抽取出来,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把大学生培养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途径是通过主客体间心灵的沟通,促进受教育者返璞归真。从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从生理、心理上讲,大学生处于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阶段,其自我意识觉醒也很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难免出现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尊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宽容精神的关爱学生,给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宽容、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地认识自我,完善人格,追求价值,提升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风格。 鉴于此,本文以宽容为切入点,选择了“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旨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觉。论文包括四部分: ...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1 宽容理论的来源
1.1.1 宽恕的哲学探索
1.1.2 宽恕的心理学阐释
1.1.3 中西方宽容思想的萌发
1.2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3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4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度的把握
1.4.1 严格尺度
1.4.2 关爱尺度
1.4.3 责任尺度
1.5 大学生宽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
1.5.1 需要理论是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5.2 体现主体性是宽容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1.6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6.1 形成宽松环境是教育的目的
1.6.2 大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了教育的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2.1.1 意识的不“宽容”
2.1.2 行为的不“宽容
2.1.3 制度的不“宽容”
2.1.4 氛围的不“宽容”
2.2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源
2.2.1 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影响
2.2.2 现代社会残酷性的冲击
2.2.3 认识与实践的背离
2.2.4 理论和现实的脱节
第三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1 以“言、异、过、短”为元素的个性宽容教育
3.1.1 容人之言
3.1.2 容人之异
3.1.3 容人之过
3.1.4 容人之短
3.2 以宽大包容为核心的精神宽容教育
3.3 以法制道德为底线的道德宽容教育
3.4 以自由个性为目标的心理宽容教育
第四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4.1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4.1.1 平等原则
4.1.2 情感原则
4.1.3 关爱原则
4.1.4 底线原则
4.2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4.2.1 树立宽容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4.2.2 探讨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4.2.3 构建宽容的师生关系新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16551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1 宽容理论的来源
1.1.1 宽恕的哲学探索
1.1.2 宽恕的心理学阐释
1.1.3 中西方宽容思想的萌发
1.2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3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4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度的把握
1.4.1 严格尺度
1.4.2 关爱尺度
1.4.3 责任尺度
1.5 大学生宽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
1.5.1 需要理论是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5.2 体现主体性是宽容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1.6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6.1 形成宽松环境是教育的目的
1.6.2 大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了教育的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2.1.1 意识的不“宽容”
2.1.2 行为的不“宽容
2.1.3 制度的不“宽容”
2.1.4 氛围的不“宽容”
2.2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源
2.2.1 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影响
2.2.2 现代社会残酷性的冲击
2.2.3 认识与实践的背离
2.2.4 理论和现实的脱节
第三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1 以“言、异、过、短”为元素的个性宽容教育
3.1.1 容人之言
3.1.2 容人之异
3.1.3 容人之过
3.1.4 容人之短
3.2 以宽大包容为核心的精神宽容教育
3.3 以法制道德为底线的道德宽容教育
3.4 以自由个性为目标的心理宽容教育
第四章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4.1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4.1.1 平等原则
4.1.2 情感原则
4.1.3 关爱原则
4.1.4 底线原则
4.2 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4.2.1 树立宽容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4.2.2 探讨宽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4.2.3 构建宽容的师生关系新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16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1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