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9 16:33
本文关键词: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摘要】:中国羽毛球队是中国体育军团的王牌之师,多次在世界大赛上捧杯,2012年伦敦奥运会更是包揽了全部项目的5枚金牌,在国际羽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羽毛球混双项目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相互配合完成比赛,考验的不仅是男女运动员的技战术配合,也考验彼此的默契和信任。08年北京奥运会至今,世界羽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羽毛球混双选手,他们在世界大赛上与中国优秀混双选手分庭对抗,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对4组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发球技术方面:中外优秀混双运动员发球落点主要以一号区和五号区为主,中国男运动员在一号区的发球率高于国外男运动员,中国男运动员在五号区的发球率低于国外男运动员,中外混双运动员在二号区和三号区的发球较少,中国运动员后场落点主要集中在六号区,国外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四号区;中国混双运动员在发球得分方面无明显差别,国外女运动员的发球失分明显高于中国女运动员。2、接发球技术方面:中外优秀混双运动员接发球都是抢网的推扑和搓放为主,中外男运动员在挑球和勾球的处理上存在一定差异,中国男运动的挑球使用率高于国外男运动员,勾球使用率低于国外男运动员;中外女运动员在推球、搓球技术上存在差异,中国女运动员推球的使用率低于国外女运动员,搓球使用率高于国外女运动员。在接发效果方面,国外男运动员比中国男运动员更加主动;中国女运动员接发球主动性则强于国外女运动员。3、全场技术使用方面:中外优秀混双运动员在前场技术的使用上主要以挑球和推球为主,我国女运动员的挑球使用率低于国外女运动员,中外混双运动员在推球技术的使用上无明显差别;中外混双运动员在中场技术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共性,皆以抽挡结合杀球技术使用,中国运动员抽挡技术使用率低于国外运动员;中外混双运动员在后场技术的使用上都以杀球为主吊球为辅的技术结合;中外混双运动员在全场得失分方面均以前、中、后场递减,中国运动员中场的得分率低于国外运动员,后场的失分率高于国外运动员。4、中外优秀混双运动员在相持阶段的得分是最高的,且中国运动员高于国外运动员,前4拍的得分率中国选手运动员低于国外运动员,中国运动员整个相持阶段和多拍阶段的得分率高于国外运动员。
【关键词】:中外 羽毛球 混双 技战术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目的10-11
- 2 文献综述11-19
- 2.1 对隔网类项目技战术的研究11-13
- 2.2 对羽毛球项目技战术的介绍13-17
- 2.2.1 对羽毛球单打项目技战术的研究14-15
- 2.2.2 对羽毛球双打项目技战术的研究15-17
- 2.3 对羽毛球混双项目的研究17-18
- 2.4 综述小结18-19
- 3 研究方法19-23
- 3.1 研究对象19
- 3.2 调查对象19-20
- 3.3 研究方法20-23
- 3.3.1 文献资料法20
- 3.3.2 专家访谈法20
- 3.3.3 录像观察法20-22
- 3.3.3.1 统计表设计21
- 3.3.3.2 统计中对技术运动效果的划分21-22
- 3.3.4 数理统计法22
- 3.3.5 比较分析法22-23
- 4 分析与讨论23-45
- 4.1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选手发接发技战术应用特征研究23-32
- 4.1.1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选手发球落点的变化特征23-26
- 4.1.2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发球技战术运用效果26-28
- 4.1.3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应用特征研究28-32
- 4.1.3.1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应用特征28-31
- 4.1.3.2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接发球效果分析31-32
- 4.2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全场击球技战术应用特征研究32-42
- 4.2.1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前场击球技战术应用的比较分析33-34
- 4.2.2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前场击球技战术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34-36
- 4.2.3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中场击球技战术应用的比较分析36-38
- 4.2.4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中场击球技战术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38-39
- 4.2.5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后场击球技战术应用的比较分析39-40
- 4.2.6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后场击球技战术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40-42
- 4.3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得失分特征研究42-44
- 4.3.1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得失分结构特征42
- 4.3.2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比赛区域得失分的比较分析42-43
- 4.3.3 中外优秀羽毛球混双运动员竞技过程得失分特征43-44
- 4.4 讨论44-45
- 5 结论与建议45-47
- 5.1 结论45-46
- 5.2 建议46-47
- 6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1-52
- 附件52-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刁巍威;;2009年苏迪曼杯混双决赛技术分析与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本文编号:1001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0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