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背越式跳高 动力学 运动学 转动力学 起跳 教学
【摘要】:背越式出现以后多年来一直是当今世界跳高技术的潮流,背越式的出现对世界跳高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绩的提高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主修专业日常技术教学中,背越式已成为一门必修的技术。而在实际的背越式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的了解并且完全掌握该项技术却十分不易,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背越式的认知存在差异,会出现不规范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得学生了解、掌握该技术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无论从技术动作的结构还是技术的概念来看,起跳技术都是重中之重。起跳的目的是将人体水平方向的运动改变为垂直方向的运动,将人体水平运动时产生速度尽可能的转变为垂直向上的速度,通过人体的上下肢的摆动产生动力使人体绕起跳腿旋转,是顺利完成过杆动作的保证。从技术动作结构上讲,背越式起跳教学可以包括右腿的支撑、摆腿、摆臂及左腿的缓冲和蹬伸等方面的教学(以左腿为起跳腿、右腿为摆动腿为例)。本文以生物力学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分析其在背越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找出其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望能为背越式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背越式中会涉及到的一些零散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系统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分析得出其在背越式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本文从动力学、运动学、转动力学原理这三个运动生物力学基本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起跳技术教学中应用动力学原理可分析起跳过程中人体受力情况,力的大小、方向的变化及力作用的效果;起跳过程中能量的转换、损耗等问题。(2)起跳技术教学中应用运动学原理可分析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支撑身体姿态、助跑最后两步水平速度、摆动腿摆动速度及方式、左腿放脚角度、左腿快速蹬伸所需时间等问题。(3)起跳技术教学中应用转动力学原理分析所有有关人体转动的动作,人体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转动可分为绕各个关节轴的局部转动和人体整体绕基本轴的转动两类。在起跳技术教学中主要解决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制动时身体、手臂及摆动腿的转动、以及提高人体局部环节转动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4)应用相关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概括分析背越式起跳动作,人体在做背越式时其运动的方式不只有平动或转动,也不是单一生物力学原理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运用各有关力学原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概括才能更好的指导背越式技术教学和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 动力学 运动学 转动力学 起跳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3.1-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1.前言10-12
- 1.1 选题背景10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10-12
- 2.文献综述12-17
- 2.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2.2 国内研究综述13-17
- 2.2.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划分的研究13-14
- 2.2.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方面的研究14
- 2.2.3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对起跳技术分析的研究14-15
- 2.2.4 影响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方面的研究15-17
- 3.研究方法17-18
- 3.1 文献资料法17
- 3.2 专家访问法17
- 3.3 生物力学分析法17
- 3.4 系统分析法17-18
- 4.研究内容18-38
- 4.1 动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8-27
- 4.1.1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定理18-20
- 4.1.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对人体的受力分析20-21
- 4.1.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牛顿三定律的应用21-23
- 4.1.4 从能量角度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23-25
- 4.1.5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动力学分析25-27
- 4.2 运动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27-34
- 4.2.1 运动学的基本理论27-28
- 4.2.2 摆动腿技术教学的运动学分析28-31
- 4.2.3 起跳腿技术教学的运动学分析31-32
- 4.2.4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32-34
- 4.3 转动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34-38
- 4.3.1 转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34-35
- 4.3.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的转动力学分析35-37
- 4.3.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37-38
- 5.结论与建议38-39
- 5.1 结论38
- 5.2 建议38-39
- 6.参考文献39-43
- 7.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俊柱,李丽影;优化控制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秀芬;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口诀的运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雷城如,雷红如;对高中背越式跳高的教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满昌慧;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J];田径;2000年10期
5 曹灵,李爱群,施启蓉;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张昕,郭天荣;浅谈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结合之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7 陈纪阳;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常见错误与纠正[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02期
8 马向前;背越式跳高腾空与过竿技术的教法尝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陈华英;高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教学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上民;提高背越式跳高快递技术能力的训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军;;背越式跳高技术划分的新划分[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孟保安;;对观察背越式跳高技术方法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李川;;注意规律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朱进;;提出背越式跳高的4H公式和体系兼与3H公式和体系对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朱进;董林;王轲;李旭;;对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孙琨助跑最快可控节奏速度的研究——兼谈普通高校跳高针对性技术训练[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李明;许树海;;采用不同助跑弧线背越式跳高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苏斌;;俯角斜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陈丽波;宋亮;于楼成;周学兵;刘昌亚;;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白二宇;马馨;;背越式跳高技术生物力学分析指标筛选与应用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金丽颖;李卫平;王甜甜;;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致真;跳高:和地球引力的较量[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金;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席传浩;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的对比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董贝贝;击掌式练习手段对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4 马俊驰;助跑起跳全程控制手段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5 李建伟;影响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的因素及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6 李万昆;2014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前七名女子背越式跳高起跳动作运动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吴俊洋;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8 王正遵;对我国部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主导因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宝新;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10 黄玉宝;核心区力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影响分析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03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0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