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鞋前掌中底楔形结构对蹬跨步和起跳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羽毛球鞋前掌中底楔形结构对蹬跨步和起跳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羽毛球鞋前掌中底加入不同高度的楔形结构对运动员下肢运动形式的影响,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以期为这种特殊设计羽毛球鞋的后续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测试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高度分别为0mm(L0)、4mm(L4)和8mm(L8),受试者为15名羽毛球专项男生,专业羽毛球训练2年以上。采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ViconT20T40,200Hz)和三维测力台(AMTIOR6-GT,1000Hz)同步采集左前场蹬跨步和原地跳杀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研究结果:左前场蹬跨步动作蹬伸阶段,穿着LO型羽毛球鞋跖趾关节背屈角度显著大于L8型鞋(p=0.045),并且穿着L0型鞋在跖趾关节跖屈角速度方面显著大于穿着L4型鞋(p=0.039);穿着L8型鞋膝关节屈伸功率峰值和踝关节跖屈功率峰值均显著大于LO型鞋(p0.05)。原地起跳扣杀球动作蹬伸阶段,穿着LO型羽毛球鞋伸膝关节角速度最大值显著小于穿着L4型和L8型鞋(p0.05),穿着L8型鞋跖趾关节最大跖屈角速度显著大于LO型鞋(p=0.024);离地时刻,穿着L8型和L4型羽毛球鞋在足向右速度、垂直向上速度以及合速度上均显著大于LO型(p0.05),穿着三双鞋羽毛球鞋对髂嵴点速度影响虽未达到本研究的统计学意义,但髂嵴点垂直速度存在L8L4L0趋势,并且单独对L8型与LO型球鞋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穿着L4型和L8型鞋膝关节最大伸展力矩均显著大于L0型羽毛球鞋(p=0.020),穿着L8型鞋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显著大于穿着L0型和L4型羽毛球鞋(p=0.030),穿着L8型球鞋踝关节最大跖屈功率显著大于穿着LO型球鞋(p=0.031)。研究结论:1)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设计会影响运动员跖趾关节的背屈角度,可以作为跖趾关节跖屈肌群的专项训练鞋,但长时间的穿着有可能会引发足底筋膜炎损伤。2)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设计对跳动作的下肢关节力矩与功率有影响,对蹬跨步动作基本上没有影响。3)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设计有增加起跳运动表现的趋势,经常做起跳动作可能会增加膝关节损伤。
【关键词】:羽毛球鞋 楔形结构 蹬跨步 起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1.3 研究假设11-12
- 2 文献综述12-19
- 2.1 羽毛球鞋的功能12-14
- 2.1.1 促进运动表现12-13
- 2.1.2 预防运动损伤13-14
- 2.2 羽毛球鞋的研究14-19
- 2.2.1 羽毛球鞋中底的材料力学对下肢负荷的影响15-16
- 2.2.2 羽毛球鞋的结构对下肢负荷的影响16-19
- 3 研究方法19-29
- 3.1 受试者19-20
- 3.2 测试鞋20
- 3.3 测试仪器20-21
- 3.4 数据采集21-24
- 3.4.1 测试流程21-22
- 3.4.2 模拟动作测试22-24
- 3.5 数据处理24-28
- 3.6 数据分析28-29
- 4 研究结果29-47
- 4.1 左前场蹬跨步动作29-35
- 4.2 原地跳杀球蹬伸阶段35-47
- 5 讨论47-52
- 5.1 羽毛球鞋前脚掌楔形结构对下肢运动学特征的影响47-48
- 5.2 羽毛球鞋前脚掌楔形结构对下肢关节动力学特征的影响48-50
- 5.3 羽毛球鞋前脚掌楔形结构对运动表现的影响50-51
- 5.4 局限性和后继研究51-52
- 6 结论与建议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58-61
- 附录一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58-60
- 附录二 受试者基本信息60-61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祥林;曲峰;杨辰;陶珊;赵承坤;冯章帅;;人体跖趾关节活动受限对行走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2 刘述芝;胡志刚;张健;;冲击载荷作用下运动员下肢动态响应的逆向动力学仿真[J];医用生物力学;2015年01期
3 傅维杰;李路;刘宇;;跖趾关节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13年09期
4 傅维杰;刘宇;李路;;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魏勇;;运动鞋对羽毛球典型步法中跖趾关节和后足稳定性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9年10期
6 李擎;王人卫;李建平;李全意;刘翠萍;周长庚;王智琴;;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魏勇;刘宇;傅维杰;;羽毛球运动步法分类及使用频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傅维杰;;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年01期
9 吴立军;丁自海;钟世镇;郑蓉梅;;足弓第2与第5跖列的肌骨系统有限元模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贺泽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祥林;曲峰;;运动鞋屈曲刚度对跑、跳动作下肢关节能量及肌肉活动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2 魏勇;刘宇;;不同运动鞋对羽毛球运动蹬跨步着地期后足内外翻的影响[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魏勇;刘宇;傅维杰;;不同运动鞋对羽毛球运动蹬地动作下肢运动学特征的影响[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本文编号:1015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1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