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对促进篮球专项学生核心力量与弹跳能力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悬吊训练对促进篮球专项学生核心力量与弹跳能力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篮球 悬吊训练 专项素质 核心区力量 弹跳能力
【摘要】:人体“核心区域”是以解剖学为基础,在训练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人体腰椎、骨盆和髋部等联合周边肌肉及韧带产生的力量被称为核心区力量,核心区力量在各个运动项目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训练,更加注重运动系统中的深层肌肉以及小肌肉群在动作完成中的作用。目前在专业体能训练领域,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是在基层的训练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充分了解基层训练的情况下,运用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来提高基层训练水平,丰富基层训练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以及在核心稳定前提下的弹跳能力是其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本次研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篮球专选班24名男同学为实验对象。通过基础项目测试并排名选取各项素质水平居中的16名同学。将16名同学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A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力量训练,B组则进行以悬吊训练方法为主的现代体能训练,作为实验组,都进行为期十周每周两次的体能训练。训练结束后,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悬吊训练方法为主的体能训练方案可以增强篮球专项班学生的核心稳定性,但由于训练时间不够和学生在实际测试时动作不到位,从实验数据上看并不明显。2、以悬吊为主的力量训练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篮球专项学生的核心爆发力能力。通过实验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实验组学生在跪姿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仰卧双手胸前推实心球、单膝跪姿侧抛实心球三项测试指标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三项指标的提升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3、以悬吊为主的力量训练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篮球专项学生不稳定状态下的身体控制能力。通过测试数据对比,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提升非常显著,对照组学生没有明显提高。在提升幅度上两个组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4、以悬吊为主的力量训练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项弹跳能力。在对立定五级跳、原地连续五次起跳摸高的两项测试指标的测试中,实验组成绩都出现了显著提升,对照组的成绩没有明显变化。在成绩提升的情况对比上,实验组提升幅度显然要好于对照组。5、在弹跳高度绝对值的测试上,两组成绩都没有明显提升,但从实际测试中观察到实验组学生表现出来更好的动作效果,如稳定的缓冲落地。
【关键词】:篮球 悬吊训练 专项素质 核心区力量 弹跳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1 文献综述14-22
- 1.1 篮球运动的专项体能特点14
- 1.2 核心区,核心区力量的定义及作用14-17
- 1.2.1 核心区定义、作用14-15
- 1.2.2 核心区力量定义、作用15-16
- 1.2.3 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16-17
- 1.3 核心区力量对于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影响17-18
- 1.4 弹跳能力18-20
- 1.4.1 篮球专项弹跳能力的意义及影响因素18-20
- 1.4.2 篮球运动员专项弹跳技术的分析20
- 1.5 悬吊训练领域的研究现状20-22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2-30
- 2.1 研究对象22
- 2.2 研究方法22-30
- 2.2.1 文献资料法22
- 2.2.2 专家访谈法22
- 2.2.3 实验法22-27
- 2.2.4 数理统计法27-30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0-40
- 3.1 分组依据30
- 3.2 核心稳定性测试指标数据分析30-32
- 3.2.1 训练前八级腹桥测试数据的分析30
- 3.2.2 八级腹桥测试测试数据的组内纵向对比30-31
-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八级腹桥测试成绩增长幅度的对比31-32
- 3.3 核心爆发力指标成绩的分析32-33
-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抛掷实心球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32
- 3.3.2 训练前后两组抛掷实心球测试项目成绩的分析32-33
- 3.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核心爆发力三项测试成绩增长幅度的组间对比33
- 3.4 身体控制能力的测试分析(瑞士球上跪姿控制时间)33-35
- 3.4.1 训练前两组在瑞士球上跪姿控制时测试成绩的对比33-34
- 3.4.2 实验组与对照组瑞士球上跪姿控制时测试成绩的组内纵向对比34
- 3.4.3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控制能力测试成绩增长幅度的组间对比34-35
- 3.5 弹跳耐力测试指标数据分析35-36
- 3.5.1 训练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五级跳测试成绩的对比35
- 3.5.2 训练前后两组立定五级跳成绩的组内对比35-36
- 3.5.3 训练后两组立定五级跳的测试成绩增长幅度的组间横向对比36
- 3.6 助跑单足起跳摸高的测试分析36-38
- 3.6.1 训练前两组助跑单足起跳摸高测试成绩的差异性对比36-37
- 3.6.2 训练前后两组助跑单足起跳摸高测试成绩的组内纵向对比37
- 3.6.3 训练后两组在助跑单足起跳摸高成绩增长幅度的组间横向对比37-38
- 3.7 原地连续五次双脚起跳摸高数据分析38-40
- 3.7.1 实验前两组原地连续五次双脚起跳摸高测试成绩的对比38
- 3.7.2 试验后两组原地连续五次双脚起跳摸高的测试指标纵向对比38-39
- 3.7.3 训练后两组原地连续五次双脚起跳摸高成绩增长的组间横向对比39-40
- 结论与建议40-42
- 结论40-41
- 建议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54
- 致谢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华,郭津山;少儿弹性力量训练方法[J];田径;2000年07期
2 张俊青;力量训练方法和负荷结构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3 孙勇;陈少辉;;改进跑的专门练习与力量训练方法对体院大学生100米的影响[J];田径;2009年01期
4 李秋良;陈少辉;彭建侠;周龙慧;;改进腰腹力量训练方法对体院大学生100米影响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3期
5 董佳华;;女子长距离爬泳运动员转身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年04期
6 马丁;卡尔;莱纳茨;蔡俊五;;力量训练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1992年02期
7 纪玉盛;刘元田;;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8 李伟;;力量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02期
9 王明亮;;小学生非器械性下肢力量训练方法[J];体育师友;2006年04期
10 杨忠;;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琪;孙科;赵焕彬;;应用无线表面肌电技术进行曲棍球项目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筛选的初步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2 闫俊涛;张怀川;宫超;;短跑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国清;;跳远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苑廷刚;王清;严波涛;;两种力量训练方法的肌力和肌电特征参数的比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李卓秦;;定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周桂琴;;振动训练对运动员肩袖稳定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李吉如;;振动训练的应用研究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黄英;李老民;;竞走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实践[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跃杰;孙义良;;篮球赛季制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周志雄;;田径专项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组合和优化对提高专项运动素质效果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冰;黑龙江省优秀投掷运动员躯干力量训练方法的调g芯縖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2 马冬;悬吊训练对促进篮球专项学生核心力量与弹跳能力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盖良子;高校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齐欣;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3年
5 陈瑞瑞;排球扣球中鞭打动作的肌电分析与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王莉;基于娱乐健身理念下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bF铮;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腹背肌群肌力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37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3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