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和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7 18:17

  本文关键词: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和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振动训练 平衡能力 核心稳定性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无运动训练经历的普通大学生分组进行Power Plate振动训练仪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并测试其平衡能力和核心稳定性的变化,研究振动训练对无运动训练经历的普通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核心稳定性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振动训练频率,为日后Power Plate振动训练仪应用于普通人群提供训练的建议和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本实验以无运动训练经历的普通大学生为受试对象,42人随机分为I(30Hz振动训练组),Ⅱ(40Hz振动训练组),Ⅲ(50Hz振动训练组)三组,振幅均设置为4毫米,周期为8周。实验前,实验4周和实验8周后分别进行Biodex balance system测试、星形偏移平衡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和侧桥测试,对比三次测试的组内,组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8周振动训练后,三组受试者的动态和静态的稳定极限、单脚稳定度、姿势稳定度均有提高。2.8周振动训练后,三组受试者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都有提高。3.8周振动训练后,三组受试者的一分钟仰卧起坐,双侧侧桥时间都显著提高。4.三组间相比,无论动态、静态平衡能力,还是核心稳定性,50Hz组都比30Hz组和40Hz组训练效果明显。结论:1.8周振动训练能有效提高人体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在安全振动训练计划下,Power Plate50Hz振动比30Hz和40Hz振动训练效果更佳。2.8周振动训练能通过提高核心肌群肌肉力量和改善神经控制能力,有效增强人体核心稳定性。在安全振动训练计划下,Power Plate50Hz振动比30Hz和40Hz振动训练效果更佳。3.每周3次的振动训练对无训练经历的普通锻炼人群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振动训练 平衡能力 核心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主要符号表11-12
  • 前言12-14
  • 1 文献综述14-26
  • 1.1 平衡能力14-17
  • 1.1.1 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14-16
  • 1.1.2 平衡能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16
  • 1.1.3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16-17
  • 1.2 核心稳定性17-21
  • 1.2.1 核心稳定性的作用19-21
  • 1.2.2 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21
  • 1.2.3 核心稳定性的测试方法21
  • 1.3 振动训练21-26
  • 1.3.1 振动训练的生理机制22-23
  • 1.3.2 振动训练的应用23-26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6-32
  • 2.1 研究对象26
  • 2.2 实验方案26-32
  • 2.2.1 训练方案26-27
  • 2.2.2 评定指标的测试27-31
  • 2.2.2.1 主要测试指标28-29
  • 2.2.2.2 测试方法29-31
  • 2.2.3 统计方法31-32
  • 3 实验结果32-48
  • 3.1 稳定度极限32-36
  • 3.1.1 男生稳定度极限测试结果32-34
  • 3.1.2 女生稳定度极限测试结果34-36
  • 3.2 姿势稳定度36-39
  • 3.2.1 男生姿势稳定度测试结果36-37
  • 3.2.2 女生姿势稳定度测试结果37-39
  • 3.3 单脚稳定性39-42
  • 3.3.1 男生单脚稳定性测试结果39-41
  • 3.3.2 女生单脚稳定性测试结果41-42
  • 3.4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42-46
  • 3.4.1 男生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结果42-44
  • 3.4.2 女生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结果44-46
  • 3.5 核心力量测试46-48
  • 3.5.1 男生核心力量测试结果46
  • 3.5.2 女生核心力量测试结果46-48
  • 4 分析与讨论48-54
  • 4.1 Power Plate振动训练对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影响48-51
  • 4.1.1 Power Plate振动训练对普通大学生核心稳定性的影响48-49
  • 4.1.2 Power Plate振动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49-51
  • 4.2 不同振动频率对平衡能力和核心稳定性影响的比较分析51-52
  • 4.3 振动训练对不同性别训练效果的比较分析52-54
  • 5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翠;耿磊;赵晓东;;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张葆欣;苟波;张根学;王勃;王煜;王刚;任超学;;国家散手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以冬训阶段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肖春梅;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性别特征[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4 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唐光旭;汪坤;董蘅葵;张有俊;尚军林;;广场健身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李艳辉;;对脚斗士、健美操、篮球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2期

7 张峰;;简述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因素[J];武魂;2013年12期

8 陈敏雄;老年男性衰老过程中骨密度与平衡能力及握力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年01期

9 余友林;;体育锻炼对人体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2期

10 雷雨;;运动与平衡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军民;全海英;;人体平衡能力评定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黄翠;耿磊;赵晓东;;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彦;孙飙;李北北;蔡立;;下肢缺血伴振动训练对爆发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4 范超群;;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和相关指标选取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郭艳艳;;两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差异及其自组织适应机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耿磊;黄翠;赵焕彬;;压力平板法测试人体平衡能力工作原理及指标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牛奔;范超群;;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和CDP测试有效参数筛选的研究进展[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赵彦;孙飙;李北北;蔡立;;下肢缺血伴振动训练对爆发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9 郭艳艳;;两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差异及其自组织适应机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琨;人体站立平衡系统建模与平衡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志;悬吊训练干预对聋哑人平衡能力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秦洁;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艺术集体操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立西;不同单腿闭眼站立平衡能力者对足底扰动时平衡响应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刘双涛;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5 曾燕;坡上健身反向走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6 杨银龙;拓展游乐架对7-10岁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7 杜正;广场舞与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下肢肌力与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晓东;6-10岁儿童踢球动作发展与平衡能力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悦;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和核心稳定性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10 楚艳萍;体育锻炼对聋人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0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50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