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0:34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并且逐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瑜伽作为一项垫上运动,具有健身、塑形、静心等多种价值,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还能够调节心理压力,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在校大学生是体育人群的主力军,也是走在潮流的前端,瑜伽这一集时尚和优雅为一体的运动也慢慢被他们接受、喜爱和倍加推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去尝试和练习瑜伽锻炼身体、塑形减压、提升内在气质甚至哪怕只是为了增加谈资。因此,以西安市普通高校为例,选取了可以代表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开展现状的几所高校,包括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研究瑜伽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及其形式,分析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其普及推广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文中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从瑜伽教师、瑜伽课内程教学、学生学习瑜伽以及瑜伽课外开展情况等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开设的主要因素包括主管部门对体育课重视关心不足、专业瑜伽教师缺乏、瑜伽教材不统一、场地和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给出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引起相关领导对体育课的关注,促进瑜伽运动的开展;增加专业瑜伽教师,加强瑜伽专业教师培养;统一瑜伽教材,丰富瑜伽课程;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瑜伽课教学设施。期望以上研究结果为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为其他省市以及未开展瑜伽运动的高校瑜伽运动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瑜伽运动的普及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全民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西安市 普通高校 瑜伽 开展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31.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1
- 1.1 选题依据8-10
- 1.1.1 新纲要下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8
- 1.1.2 终身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8-9
- 1.1.3 大学生对瑜伽的认可及瑜伽自身发展的需要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2 文献综述11-20
- 2.1 瑜伽的相关概述研究11-17
- 2.1.1 瑜伽的含义11
- 2.1.2 瑜伽的起源与体系11-12
- 2.1.3 瑜伽的特点研究12-14
- 2.1.4 瑜伽的功能作用研究14-17
- 2.2 瑜伽在国内外发展状况17-20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2
- 3.1 研究对象20
- 3.2 研究方法20-22
- 3.2.1 文献资料法20
- 3.2.2 问卷调查法20-21
- 3.2.3 专家访谈法21
- 3.2.4 数理统计法21
- 3.2.5 逻辑分析法21-2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2-47
- 4.1 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现状分析22-39
- 4.1.1 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教师的现状分析22-27
- 4.1.2 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教学现状分析27-32
- 4.1.3 西安市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瑜伽现状分析32-39
- 4.2 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课外开展现状39-40
- 4.3 影响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40-43
- 4.3.1 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40-41
- 4.3.2 缺乏专业的瑜伽教师41
- 4.3.3 没有统一的瑜伽教材41-42
- 4.3.4 场地和设施不完善42-43
- 4.4 西安市普通高校瑜伽运动发展的对策分析43-47
- 4.4.1 加强相关领导的重视,促进瑜伽运动的开展43
- 4.4.2 增加专业瑜伽教师,加强瑜伽专业教师培养43-44
- 4.4.3 统一瑜伽教材,丰富瑜伽课程44-45
- 4.4.4 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45
- 4.4.5 改善瑜伽课教学设施45-47
- 5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结论47-48
- 5.1.1 瑜伽师资方面47
- 5.1.2 瑜伽教学方面47
- 5.1.3 学生学习方面47-48
- 5.1.4 影响因素方面48
- 5.2 建议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一52-56
- 附录二56-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妮;;瑜伽健身的价值及功能探析[J];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2 黄敏;;瑜伽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09期
3 张笑莉;;瑜伽的美学特征[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米艳;段晓霞;;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健康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陈小英;;论瑜伽的健身价值及其市场化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朱琦;王刚;张超;;健身瑜伽对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7 单清华;刘莹;王振涛;鲍勇;;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年05期
8 王学敏;巴朝平;;重庆市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艳芳;;从瑜伽的流行看一种新兴运动式样的形成条件[J];体育与科学;2009年03期
10 欧亚敏;;瑜伽文化探幽[J];飞天;2009年2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波;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2 文秀丽;北京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4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6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