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9:10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 非体育专业学生 体质健康 体育行为
【摘要】: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追求健康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包括躯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及道德的健康”。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就要求他们拥有强健的身体、高远的志向、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体育行为和体育价值观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然而我国从1985-2010年进行了6次全国大规模的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很不乐观。学生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在国家要求全面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切实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定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由于体育锻炼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自主性和选择性较大,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并提高体育意识,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价值观,提高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行为显的尤为重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保障。 本文选取了山西省4所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的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积极健康的,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是有利的。 2、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人数比例较高,其中女生略低于男生。 3、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实践参与活动中存在很大的被动,缺乏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体育场地紧张、运动器材设备陈旧且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紧张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和实际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差异的客观因素,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5、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其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强度小,频度低。少部分学生已养成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终身体育意识薄弱,还有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足,体育行为意识有待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 非体育专业学生 体质健康 体育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15
- 1.1 选题的依据11-13
- 1.1.1 健康是人类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11
- 1.1.2 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体质健康水平令人堪忧11-12
- 1.1.3 良好的体育行为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最佳手段12
- 1.1.4 学校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12-13
- 1.2 选题的目的13
- 1.3 选题的意义13-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5
- 2.1 概念的界定15-17
- 2.1.1 健康15
- 2.1.2 体质15-16
- 2.1.3 体育行为16
- 2.1.4 生活方式16-17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17-25
- 2.2.1 国内研究动态17-22
- 2.2.2 国外研究动态22-25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5-29
- 3.1 研究对象25
- 3.2 研究方法25-29
- 3.2.1 文献资料法25
- 3.2.2 访谈法25-26
- 3.2.3 问卷调查法26-27
- 3.2.4 数理统计法27-29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9-57
- 4.1 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健康认知度调查29-33
- 4.1.1 对健康概念的认知29
- 4.1.2 对体育健康观的认知29-30
- 4.1.3 对体育行为概念的认知30-31
- 4.1.4 对体育行为的认知31-33
- 4.2 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行为现状33-53
- 4.2.1 体育运动情况的分析33-46
- 4.2.2 体育知识获取情况的分析46-48
- 4.2.3 体育消费情况的分析48-51
- 4.2.4 体育课相关情况的分析51-53
- 4.3 影响山西省理工类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调查53-57
- 4.3.1 主观因素53-54
- 4.3.2 客观因素54-57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7-59
- 5.1 结论57-58
- 5.2 建议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件 163-67
- 附件 267-69
- 附件 369-71
- 致谢71-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燕,马云,罗建萍,蒋世玉;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聂东风,王家彬,高炳宏,虞荣安,苟定邦;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胡晓飞,练碧贞,陈新;北京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李培庆;廖柳华;董艳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5 张靖;司虎克;;全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以上海高校学生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邵君;;上海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于向海;;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行为与体育价值观念的调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4期
8 陈明杰;潘志贤;;大学生体育行为目的及自觉意识迁移探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9 祝涛;;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05期
10 蒋新国;肖海婷;;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09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9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