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青奥会田径比赛成绩及运动员相关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二届青奥会田径比赛成绩及运动员相关特征研究
【摘要】:青年奥运会是一个为青年人举办的国际赛事,是一项专门为年轻人设立的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定为14—18周岁,比赛项目大部分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同,每四年一届。2014年8月在我国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16-17岁之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对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竞赛项目中的短跑、中长跑、田赛项目中的跳跃高度项目及投掷项目前八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结果为:1第二届青奥会短跑、短跨项目的整体水平与第一届青奥会前八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相比较有所下降,但成绩下降不明显。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赛场适应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第二届青奥会中,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受伤人数较多,以致无法参加后续比赛,这说明可能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很多运动员以往参加的比赛基础训练的年限不够;其二,参加第二届青奥会比赛的运动员年龄大约在16-17岁之间,他们的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还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占优势。2第二届青奥会中长跑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最好成绩相比较有所提高,大部分运动员超常发挥,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竞技状态和最佳竞技表现能力。第二届青奥会中长跑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73.4cm,平均体重为60.5kg,克托莱指数平均值为348.40。女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61.4cm,平均体重为48.58kg,克托莱指数平均值为300.39。3第二届青奥会竞走项目女子运动员的稳定性要好于男子。其中,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在5000m竞走中以22:22.08s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说明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后备力量有较高的竞技水平。4第二届青奥会田赛跳跃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个人最好成绩相比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竞技水平在比赛中无法顺利表现。因此,教练员可以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对大赛的适应能力。5第二届青奥会田赛投掷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最好成绩相比有所下降,但我国男子铁饼运动员CHENG Yulong和女子铁饼运动员SUN Kangping超长发挥分别以64.12m和52.79m的好成绩获得第一名,并且他们试掷的成绩是逐渐增加的。这说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稳定发挥非常重要。
【关键词】:青奥会 比赛成绩 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
【目录】:
- 摘要6-7
- ABSTARCT7-10
- 1 引言10-14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背景11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4
- 2 相关文献综述14-18
- 2.1 世界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14
- 2.2 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14-15
- 2.3 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发展现状15-17
- 2.4 国外关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研究17
- 2.5 有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成绩的研究17-18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8-20
- 3.1 研究对象18
- 3.2 研究方法18-20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比较分析法18
- 3.2.3 数理统计法18
- 3.2.4 专家访谈法18-20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0-32
- 4.1 短跑、短跨类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0-22
- 4.2.中、长跑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2-24
- 4.3.竞走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4-27
- 4.3.1 男子10000米竞走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4-26
- 4.3.2 女子5000米竞走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6-27
- 4.4 田赛跳跃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7-30
- 4.4.1 田赛跳跃高度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7-28
- 4.4.2 田赛跳跃远度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8-30
- 4.5 田赛投掷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30-32
- 5 结论与建议32-34
- 5.1 结论32
- 5.2 建议32-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香,铁钰;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项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张春合;;影响我国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持续提高的训练学相关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3 周志雄,朱俊玲;对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曹景伟;百年奥运田径项目成绩进展历程回眸[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朱泳;;提高我国撑杆跳高运动水平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张建亚,马良科,张国英;国外少年儿童田径训练发展特征综述[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7年03期
7 郑志磊;顾海军;赵仁辉;;我国田径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8 席繁宏;张健;张建华;田汜明;李婷文;;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竞技表现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金红珍;;奥运会女子铁饼运动员比赛能力特征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4年01期
10 汪敏,李忠堂;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广;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洋;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5号位球员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丙妮;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鹏;WCUBA与WCBA青年队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陆玉坤;奥运会田径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及中国田径竞技格局分析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安晶晶;第30届奥运会投掷项目决赛运动员年龄、身体形态、竞技表现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沈丽;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各位置队员非技术和技术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4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9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