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长跑训练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中长跑训练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摘要】:中长跑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体能。为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本文对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与专项成绩相关性进行研究。对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调研和测试,并对测试获得的资料和有效数据进行剖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反映出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分析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认识并掌握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不同年龄段的身体素质特点,为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基础训练及发掘和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立定三级跳远可以测出髋、膝、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协调发力,以及蹬伸的时效性,连续蹬伸的爆发力。在优秀少年选手素质指标测试中,分析三级跳的远度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是评价跑步速度能力的指标;后抛实心球是反映少年选手的力量发展的水平,全身协调用力技术,反映爆发力的指标;l00m跑是反映运动员速度素质,测试准确,便于少年选手横向比较的常用指标;2000米(12-13岁)、4000米(14-15岁)和6000米(16-17岁)跑是反映少年选手耐力(速度耐力)水平,少年选手专项成绩,包括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提高的幅度和成绩的好坏,来反映少年选手的专项运动潜力;一分钟跳绳是反映运动员下肢协调性的重要指标;象限跳是反映运动员空间判断和动作灵活性,随机应变的能力重要指标;坐位体前屈是反映运动员腰、背、臀、腿柔韧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以上7项指标均与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专项运动能力有高度相关。运动素质测试指标,反映少年选手的基本运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指标是少年选手专项训练的基础,也是专项水平能否提高,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幅度的基础。12-13岁的男、女中长跑少年选手相比较,男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100米跑,2000米耐久跑,这4项指标中占有优势。女运动员则在一分钟跳绳、象限跳和坐位体前屈这3项指标中占有优势。14-15岁的男、女中长跑少年选手相比较,男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象限跳、100米跑,4000米耐久跑,这5项指标中占有优势。女运动员则在一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这2项指标中占有优势。16-17岁的男、女中长跑少年选手相比较,男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象限跳、100米跑,6000米耐久跑,这5项指标中占有优势。女运动员则在一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这2项指标中占有优势。且在力量性和速度性指标方面,其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素质的逐年增长,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增长幅度来看,男运动员各种指标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女运动员,表明少年女子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发育年龄早于少年男子运动员。
【关键词】:中长跑 少年运动员 身体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4
- 1.1 选题依据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0
- 2.1 影响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14-18
- 2.1.1 身体形态14
- 2.1.2 生理机能14-15
- 2.1.3 身体素质15-16
- 2.1.4 心理素质16
- 2.1.5 专项技术16
- 2.1.6 战术和智能特点16-17
- 2.1.7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17
- 2.1.8 家族遗传17
- 2.1.9 地域特点17-18
- 2.2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18-20
- 2.2.1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最大力量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18-19
- 2.2.2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速度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19
- 2.2.3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力量耐力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19
- 2.2.4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19-20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2
- 3.1 研究内容20
- 3.2 调查对象20
- 3.3 研究方法20-22
- 3.3.1 文献资料法20-21
- 3.3.2 专家访谈法21
- 3.3.3 问卷调查法21
- 3.3.4 测试测量法21
- 3.3.5 数理统计法21-22
- 3.3.6 逻辑分析法22
- 4 结果与分析22-35
- 4.1 各年龄段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22-29
- 4.1.1 12-13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分析22-24
- 4.1.2 14-15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分析24-26
- 4.1.3 16-17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分析26-29
- 4.2 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29-35
- 4.2.1 12-13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身体素质特征分析29-31
- 4.2.2 14-15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身体素质特征分析31-33
- 4.2.3 16-17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身体素质特征分析33-35
- 5 结论与建议35-37
- 5.1 结论35
- 5.2 建议35-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6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玲,王亚立;南阳市(16~18岁)女性身体素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年12期
3 祝虹;刘亚东;;试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魏曙光;董谆;;情绪、性格对普通高校男生身体素质影响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5 谢艺田;王秀艳;;吉林、黑龙江两省城市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结果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史鹏飞;;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探讨[J];创新科技;2013年03期
7 张如九;体育课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8 ;广州医学专家呼吁“市民自觉提高身体素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李景丽,梁开录,毛辉青;我院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吴萍,刘明革;辽宁省科教人员身体素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丹娟;詹建国;;身体素质的研究现状及干预路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五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许瑞华;苏立新;;南京市中小学生2000~2005年身体素质五年来的对比分析与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刘素芹;;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尹军;李鸿江;;田径组合性项群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结构特征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翠波;;输电线路工身体素质关键评价指标的研究及应用[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6 刘志国;张丽宁;杨川;王锐光;;身体素质对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影响[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向阳;;不同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宁业梅;;论运动技能的习得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苏立新;;南京市7-17岁学生2010年与2005年身体素质比较与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明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必须强化田径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荣成市教育局局长 常建忠;抓身体素质 对学生终生负责[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本报通讯员 游秀凤;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N];团结报;2010年
3 山东省肥城市仪阳镇一滕小学 王安;环环紧扣提高身体素质[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董帅奇;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开封日报;2012年
5 程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N];吉林日报;2012年
6 张旭光;身体素质成教育软肋[N];中国体育报;2013年
7 记者刘玉萍 通讯员廉光进;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3年
8 记者 张源珊;身体素质现状应引起关注[N];长春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源珊;市政协“把脉”青少年身体素质[N];长春日报;2014年
10 记者 任敏;身体素质少年好转大学生下降[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永兰;瑜伽练习对青年女性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2 贾志杰;山西省6-17岁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的分析与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杨雅婷;功能性动作筛查在非体育专业大学身体素质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徐尉豪;“三走”活动背景下郑州大学新校区2014级本科生身体素质的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王莎莎;2000-2014年青海省60-69岁老年人身体素质动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郑莹莹;舞蹈啦啦操对10-12岁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7 潘清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8 吴静涛;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9 陈宛;初中生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
10 孙淑珍;武汉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112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1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