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篮搏运动在中国部分高校的推广
本文关键词:斯篮搏运动在中国部分高校的推广
【摘要】:斯篮搏运动是一个集各项运动特点于一身的新型体育运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具有美学、趣味、极限等特点的运动项目,又具有篮球、蹦床、体操、冰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特点,将蹦床运动员的灵敏、篮球运动员的速度、橄榄球运动的力量、体操运动员的柔韧及冰球运动员的默契配合等结合起来,正是这些特点使任何体育爱好者能够参与该项目,享受着灌篮带来的快感,打破文化、年龄、性别、体质等的限制,享受运动,通过在运动场两队相互对抗决出胜负。斯篮搏运动的历史比较短暂,且对斯篮搏运动推广的相关文献寥寥无几,然而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推广运动很有优势,本文作者在斯篮搏武汉体育学院训练中心实习之际,根据斯篮搏运动特色进行训练,进一步了解斯篮搏运动,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斯篮搏运动进行深入了解,旨在挖掘斯篮搏运动内涵,将斯篮搏运动在中国高校中推广起来。在生理生化方面,通过客观指标横向比较,来判断斯篮搏运动可以在中国高校中推广;在媒介市场将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新媒体等有效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中国体育市场与极限运动发展等现状,进一步了解斯篮搏运动推广的效果,为斯篮搏进一步推广打好基础;以武汉体育学院斯篮搏训练基地为高校推广的起点,结合斯篮搏联赛、斯篮搏表演赛、斯篮搏裁判培训等形式增加斯篮搏运动的影响力,并举办斯篮搏武汉高校联赛推广斯篮搏运动;斯篮搏教练、裁判及训练员培训的MCOP课程推广斯篮搏。由于斯篮搏运动项目是个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项目特点,在运动推广中存在一些不足现象,在今后的学者中,从不同方面进一步探究斯篮搏运动的优劣,将斯篮搏运动在中国高校推广更有利于其在中国更广的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宏;;《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运动强度与普通大学生生理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池上晴天;李鸿江;席凯强;;关于运动强度表示方法问题[J];体育教学;1992年01期
3 高言诚;;为什么心率能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J];学校体育;1984年02期
4 刘英辉;各种运动强度分类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5 王跃凤,傅秋仁;运动处方对三大球运动伤病的监测与分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周正,林彦山;运动强度不同分类方法的横向比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严翊;林家仕;苏浩;;大强度运动是否适用于大众健身指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8 林仁骥;俞敏良;;关于脉搏频率与运动强度[J];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S1期
9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何谓适量?[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10 中野昭一;林荣;;运动与营养[J];贵州体育科技;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红;郑劲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强度的个体化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洵;D.A.Brodie;P.E.Bundred;;心梗患者康复期运动心肌缺血的预测方法及适宜运动强度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刘洵;;相对运动强度与绝对运动强度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常慧;娄淑杰;;运动强度对幼龄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崔蓉;贺蓓;赵鸣武;王玉柱;姚婉贞;马云;;我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焕品;;第八届民族传统健身操运动强度的研究[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常翠青;;运动体验[A];第二届营养宣教技术培训班报告集[C];2011年
8 王松涛;王安利;王正珍;安楠;樊晨光;;61~65岁男子健身锻炼适宜运动强度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胡伟民;;健康老年人推拿功法易筋经不同方式锻炼的运动强度研究[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刘芹;柏开祥;程吟;陈健;;不同运动强度下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及评价[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杨静宜;运动要适量 适度是关键[N];健康时报;2003年
2 谷马林;夏季运动七项注意[N];健康报;2007年
3 周强;不同年龄的人如何选择运动强度[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师青松;夏季运动六点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严励;运动:适度即可[N];健康报;2009年
6 轶南;运动选择因病而定[N];保健时报;2005年
7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沉湎于运动[N];东方早报;2014年
8 邵开琴;似是而非的运动误区(健身有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张宝慧 常翠青;运动与健康的距离[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郭军;运动与疲劳[N];中国体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梅英;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孙彬;运动感知计算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樊丽霞;不同训练强度影响骨腱结合部损伤的机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山地户外运动生命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陆明艳;运动文胸的运动舒适性研究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5年
3 孙竹梅;DNA-PKcs/Gadd45β及GAP-43/Nogo-A在不同运动强度预处理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及意义[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中方;上海市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4年
5 孙庆楠;运动能力增龄性变化敏感指标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6 侯红影;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对锻炼者体验效用影响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5年
7 崔建飞;不同强度运动结合CLA对青春期肥胖大鼠不同组织RBP4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8 朱文强;不同运动强度对种公马性欲、精液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潘敬奎;人体运动识别与综合分析系统[D];东华大学;2016年
10 张晓波;基于体感网的人体运动测量及其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3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5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