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8 18:04

  本文关键词: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背越式跳高 传统教学 客观教学 发展空间 优化性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检索资料法、视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观察法、理论分析法,对国内部分体育院校背越式跳高精品课程以及成都体育学院2010—2012级体育系田径专选班的教学进行分析对比;对2015年参加应聘的部分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测试背越式跳高前,准备活动中的练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旨在探索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的优劣,为背越式跳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1、传统观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是多从感性理解基础上的刻意想象,现已不能满足当代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的需要。客观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助跑作用的优越性,是多数人所未认识的客观理论问题。虽然采用任何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或训练都能提高学习者的运动成绩,但还是有未来发展空间差距的相对区别性。2、客观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的作用包括:⑴弧线助跑是为身体在起跳时和起跳后连续自然完成转体形成背对横杆的需要;⑵弧线助跑是实现起跳结束瞬间人体获得倒翻效果与完成垂直起跳的需要;⑶弧线助跑是缩短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的垂直方向距离的有效途径。3、支撑状态完成的“桥式”动作,是在和外力矩不为零的情况下,依靠起跳腿的臀大肌进行远固定的克制收缩完成的;腾空状态完成的“桥式”动作是在合外力矩为零的状态下,依靠摆动腿的臀中肌进行远和近固定的克制收缩完成的相向运动。因而其力学条件、关键用力肌肉,以及肌肉用力特点的不同,两者的本征具有明显的不同。4、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概念是分别基于现象的感觉性和本质规律的客观性而释义。传统教学和客观教学内容的差异,是传统技术和客观技术要求的不同性造成的,最根本原因是对弧线助跑作用的区别认识不同。5、传统教学呈现出9种单一粗糙,独立性强,系统性差的教学内容,而客观教学呈现出32种丰富细致,关联性强,系统性好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基础技术练习用时少,易掌握,要求低,教学顺序逻辑性差,单次教学效率低;客观教学基础技术用时多,难掌握,要求高,教学顺序逻辑性强,单次教学效率高。6、传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过杆技术,客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起跳后的放腿技术;客观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内容更符合客观规律,客观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发展空间相对大,优化性好,应用水平高,但其教学的系统与学习难度相对大。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小康,王美逸,潘志国;“结构——定向”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印梅,陆建森;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张益增,仲玉芝;背越式跳高挺髋动作教学点滴[J];田径;2002年10期

4 汪康乐,房杰;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的再研究[J];体育科研;2002年01期

5 胡海钰;浅谈迁移规律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5期

6 王娅莲;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11期

7 鱼得海,陈锋,许崇高;背越式跳高的结构——定向教学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唐远金;谈背越式跳高摆动腿的作用与训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9 徐泽民,徐永新;试析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现状及演进[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华建定;对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军;;背越式跳高技术划分的新划分[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孟保安;;对观察背越式跳高技术方法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李川;;注意规律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朱进;;提出背越式跳高的4H公式和体系兼与3H公式和体系对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朱进;董林;王轲;李旭;;对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孙琨助跑最快可控节奏速度的研究——兼谈普通高校跳高针对性技术训练[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李明;许树海;;采用不同助跑弧线背越式跳高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苏斌;;俯角斜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陈丽波;宋亮;于楼成;周学兵;刘昌亚;;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白二宇;马馨;;背越式跳高技术生物力学分析指标筛选与应用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金丽颖;李卫平;王甜甜;;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致真;跳高:和地球引力的较量[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遵;对我国部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主导因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宝新;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3 黄玉宝;核心区力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影响分析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4 郭春锋;影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高度的主要相关因素及提高途径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5 席传浩;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的对比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6 王雷;专项体能干预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

7 熊瑛;青少年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8 王林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文明;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点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王奇;录像反馈法对跳高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58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58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