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9:04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足球俱乐部 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足球人口的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足球教育的需要,因此,以足球教育、足球训练为主要经营手段的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便产生了。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如何摆脱困境,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俱乐部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本人在俱乐部担任教练员,并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些俱乐部负责人,因此,本文选取较为熟悉的并且长期在训的10所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及管理人员、教练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俱乐部的基本情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俱乐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发展规模较大,学员数量较多。但各个俱乐部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俱乐部投资主体方面较为单一,法人独资形式占大多数,由此极大的限制了俱乐部的发展。2.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教练员、管理人员在运动等级、专业水平、年龄等方面素质较高,基本可以满足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发展需求。但由于缺乏定期的培训,各教练员之间缺乏沟通、学习。阻碍了教练员业务水平的提高。3.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在成立初期均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由于资金的影响,职能部门之间出现合并现象,出现管理人员一手抓现象。这种行为带了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管理问题,例如分工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等。4.目前,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主要收入来源是学员报名费,收入渠道十分单一,俱乐部其他收入占比相对较低、收入渠道较少。从中可以看出,俱乐部盈利能力较弱,自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5.目前大多数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以8-12人的小班形式授课为主,分班形式以技术能力划分为主。训练时间每周一次,时间为90分钟。寒暑假期间,各俱乐部均能保证7次训练课。训练形式及时间较为合理,基本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求。6.俱乐部管理人员及教练员对俱乐部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满意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教练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村;灰幕笼罩足球俱乐部[J];南风窗;2002年05期

2 邱晓德;超级足球俱乐部企业战略管理——结构模式分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彭健翘,徐秀彬;关于足球俱乐部上市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4 彭健翘 ,徐秀彬;关于足球俱乐部上市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2期

5 吴学勇;刘明海;;论我国足球俱乐部名称更迭的成因[J];体育与科学;2005年06期

6 陈可,

本文编号:116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6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